澳門體育應深耕特色項目發展
在第十五屆全運會空手道男子業餘組團體型賽場上,澳門代表隊四戰全勝奪冠,實現了該項目歷史性突破,更印證了澳門「小而精」體育發展路徑的可行性。
香港體育的成功經驗,為澳門提供了可複製的範本。香港羽毛球依託深厚群眾基礎與科學選拔體系,在本屆全運會「一日雙金」;乒乓球透過「基層選拔-精英培養」的梯隊建設,持續輸出頂尖選手;游泳名將何詩蓓的崛起,則得益於香港體育學院的科學訓練與粵港澳資源聯動。香港「群眾普及與精英培育並重、區域協作與本土特色結合」的模式,正是澳門體育發展的核心邏輯。
澳門自身硬件優勢顯著。運動員培訓及集訓中心佔地超1.2萬平方米,涵蓋泳池、體能館、武術訓練區等多元場地,配套完善,為項目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澳門體育特色根基深厚:武術項目三奪亞運金牌,名將李祎等構成人才梯隊;空手道群眾基礎廣泛,青少年參與度居高不下,為精準突破提供有力支撐。
針對性發展,澳門可聚焦三大方向。武術應乘勢而上,建立「青少年選拔-精英集訓-國際賽事」的閉環培養體系;羽毛球、乒乓球可借鑒香港社區推廣模式,利用現有場館開設業餘聯賽,聯動大灣區賽事資源;游泳則依託專業泳池設施,引進科學訓練體系,加強與廣東的交流合作。
全運會主場奪金,是澳門體育的「破圈」契機。在粵港澳大灣區體育融合的背景下,澳門無需追求「大而全」,而應深耕特色項目,將場地優勢轉化為訓練優勢,借鏡香港成功經驗融入本土實踐。當武術的傳統底蘊、羽乒的群眾活力、游泳的科學訓練與空手道的拼搏精神緊密結合,澳門體育必將在大灣區乃至國際賽場持續發光,凝聚城市精神,助力大灣區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牛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