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中小企經營仍處於艱難期 李卓君冀政府大膽出招促社區經濟

民生區中小企經營困難
政府即將在下月公布《2026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其中,如何振興社區經濟,保障本地人就業是社會關注焦點所在。中南區工商聯會會長李卓君直言,現在中小企仍處於艱難期,經營困難,他期望政府總結經驗,大膽試、大膽推,研究更多有效方案,抵銷旅客和居民消費模式改變對中小企帶來的衝擊。他並希望政府在制訂施政方針過程中,多些與中小微企、社區商會等溝通研究,尋求切入點,透過官民合作方式,由坊間協助政府推動社區經濟。

根據政府公布,剛過去的內地國慶節及中秋節一連8天假期。初步數據,2025年10月1日至8日,澳門入境旅客總數達114.4萬人次,日均14.3萬人次,較2024年國慶假期日均客量上升1.9%,而10月4日單日入境旅客達19.1萬人次,日均及單日旅客量同創有統計以來國慶節假期的最高紀錄。此外,國慶假期期間澳門酒店業場所平均入住率達87.9%。旅客數字亮麗,旅遊區人流暢旺,然而在旅遊業完全復甦下,民生區仍人流冷清,政府和中小企雖已「扭盡六壬」引客入社區,但成效未見理想。
倡發展本地IP增本澳吸引力
對於推動社區經濟,李卓君表示,看到特區政府不同部門都很努力協助中小企發展。例如較早前颱風「樺加沙」過後,政府組織逾40個部門,動員公務人員組成公共部門風後支援隊。116隊支援隊逾1,100名公務人員9月25日早上走進澳路氹各個社區的大街小巷、公園、休憩區,參與善後清理工作,聯同保安部隊及保安部門、13個社區民防聯絡機制成員、民防志願者,以及社團志願者等,同心協力,清理社區環境,協助居民商戶儘快恢復正常生活。他認為,以上反映政府知道社會實況,亦重視澳門的社區經濟。經科局和旅遊局不遺餘力推出優化措施,鼓勵社區多辦活動,引客入區,從而帶動社區經濟。
為引客入社區,政府跟隨市場趨勢發展IP經濟,在社區設立Sanrio、Labubu等熱門IP打卡裝置及互動攤位,為城市增添時尚潮流氣息,為社區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其中,旅遊局與POP MART合辦大型文旅項目「與POP MART漫遊澳門」已於9月21日圓滿結束,旅遊局局長文綺華透露未來將繼續引入不同的IP,目前當局正與不同的IP洽談會作,包括內地、香港、日本、韓國等國際性IP,為商戶帶來更多效益。對於這些IP裝置成效,李卓君直言:「作用係肯定有嘅!消費模式改變,年青一群真係鍾意呢樣嘢,政府食住呢個東風,搞IP經濟無可厚非。如果逆風而行,反而更加吃力。」當然,IP非一個長久有效的經濟手段,要小心,關鍵仍是鼓勵本地創造一些具代性的IP,再由特區政府協助推動,相比國際IP費用會較平之餘,又可鼓勵本地創作,增加本澳的吸引力和發展,宣傳作用會更大。

可由坊間協助政府推社區經濟
他說,居民北上消費成風已成不可逆轉趨勢,「政策所需,民心所向,冇得改變」。在這前提下,他希望政府在制訂施政方針過程中,多些與中小微企、社區商會等溝通研究,尋求切入點由坊間協助政府推動社區經濟。「振興社區唔一定要由政府嚟行,民間社團都有條件協助推動」。
本澳演唱會經濟熾熱,帶旺官也街店鋪生意,部分與應援團合作的商店更是大排長龍,生意滔滔,有意見指演唱會效應比IP經濟更大,李卓君認為,一個方案沒可能滿足所有人訴求,他希望政府不斷推陳出新,「乜嘢方法都可以想,乜嘢方法都可以用,大膽試、大膽推,未試過點知成唔成功?之前都唔知原來演唱會應援效應咁大,IP經濟原來真係得嘅」。政府可大膽些多與民間社團合作舉辦多元化活動促進社區經濟。
消費大獎賞助增中小企經營信心
政府與商會合作舉辦了多輪社區消費大獎賞,冀刺激本地消費意欲,但對於最近一期社區消費大獎賞活動,居民反應平平,主要是中獎不高,抽中的優惠券面額不大,且只能在周六、日使用優惠券。李卓君稱,現在中小企經營仍處於艱難期,經濟周期變化、消費模式改變,加上地緣政治改變,國際貿易關稅等問題,足以影響經濟,但國家進出口相對穩定,股市熾熱,令人看到前景,足以增加消費者信心,帶旺體整經濟。

李卓君又以較早前已結束的中南區消費嘉年華活動為例,指活動成功吸引了超過30萬人次參與,帶動區內消費總額接近8,000萬元。在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旅客消費模式的轉變,及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給予了區內每一間中小微企一份及時的鼓舞與增強的經營信心,也證明了活化社區經濟、深化「旅遊+」的內涵,正是本澳應對挑戰、把握機遇的關鍵所在。而在活動舉行期間,有不同群體接觸他,希望可以聯動合作,把活動拓展到其他區域,證明澳門越來越多人關注社區經濟,他認為未來有必要在不同社區繼續舉辦各種活動,真正做到區區有特色,提升澳門對遊客吸引力,延長他們逗留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