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癒

「這裏面沒咖啡?」「沒有。」「真的沒有?」「嗯,沒有。」盯著眼前這杯打了奶泡、拉了葉子圖案的深綠色抹茶拿鐵,剛開啟小學一年級暑假的大女兒不由得關心起來。這也難怪,就在上個周日,我們離開深圳前到一家咖啡店稍微歇息,大女兒心血來潮點了一杯桂花拿鐵,事後發現竟含有咖啡,整個人瞬間泄了氣。這一次,面對這邊同樣帶著「拿鐵」二字的杯中物,難免心有餘悸。這天,剛好是七天後的周日,雖說已是傍晚時分,夏日的天空依然是一片蔚藍,白雲朵朵猶如浮舟。
這份抹茶拿鐵被主理人精心泡制在一個白底彩紋的瓷杯中,配上杯碟和不銹鋼小調羹,顯得格外精美。然而,小孩子在乎的始終還是味道。「不好喝。」喝不慣抹茶的大女兒,一口過後便選擇了放棄,轉而來到我身邊,把目光鎖在純白杯子中的檸檬紅茶。「好喝。」也是只需一口,她就立刻揚起了嘴角,一副略帶調皮的樣子。
這時候,她應該已經把因為沒有「女王蛋糕」而產生的不悅拋諸腦後了吧?是的,這頓下午茶(雖然已接近晚飯時間,但姑且也以此稱之吧),大女兒就是奔著「女王蛋糕」而來的。翻開手寫菜單,一款款誘人的蛋糕名字撲面而來,似乎單是文字就足以觸動味蕾。然而可惜的是,幾乎每個名字上面,都被一條長長的橫線貫穿著——售罄!大女兒的小嘴巴頓時撅起以示不滿。「今天賣得這麼快?」我問。「我們還有一個小時就關門了呢。」主理人為此解釋道。幸好,在眾多橫線下,還剩餘一款叫「開心果」的奶油類蛋糕。我對著大女兒又哄又解釋著,她終於點頭了,笑容也重新掛在小臉蛋上。
我們翻看著手寫菜單,又點了兩份非奶油類的糕點,坐在一張長桌邊上,享受這個愜意的傍晚。也許正是傍晚的緣故,這家歡迎度相當高的茶店,此刻除了我們一家六口,就只有兩位主理人了。沒想到,我們竟然實現了包場。我在書架上掏出兩本雜誌,一本給到父親,自己拿著另一本《視覺》,邊翻著,邊喝檸檬紅茶,又借助叉子吃上兩口塗了漿的蛋糕,身體和靈魂充盈著對日常繁忙生活的治癒感。指尖撥動著書頁,幾幅人文紀實類照片突然闖入眼簾,鎖住了我的視線。再注視文字,原來是關於日本攝影師久保田博二的文章,當中不乏他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到訪中國時拍下的攝影作品,如今想起,或許多少有著當時中日友好建交的意味。「這位陳坤,真的是演員陳坤哦!」一旁的父親翻了翻我給他的書,說道。那是陳坤寫的一本散文集,關於一次西藏之行,他將之命名為《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這家茶店,我們一家至少已是第三次光顧了。說實在的,那裏的點位並不出眾,產品價格也不佔優勢,然而它就那麼靜靜地守在內街轉彎位的舊民居下,已走過了七八個年頭。這對於一家不搞團購、不走外賣、不做廣告、不開分店的獨立茶飲小店來說,實屬難得。我認為,那來自於兩位主理人的堅持,持續穩定的出品,精心佈置的環境,還有不被潮流裹夾的底氣。按如今的說法,兩位主理人可歸類為「淡人」,在與顧客的交接中,從不多言。吧臺置物架上的一張二人漫畫頭像透露了她倆的親密關係(有人說是親姐妹),但我並不清楚她倆的故事,只感受到另一種治癒——總有那麼些人,在努力營造和守護著屬於自己的空間,並從中找到活著的價值。喜歡這裏的人,多少都是被這份感覺所感染到吧,哪怕是剛過七歲生日、還不懂人情冷暖的大女兒,也能在一口蛋糕一口檸檬茶中,留下一段快樂時光。

人生啊,不如意總是十常八九的。幸運的是,總會有那麼一種治癒,撫慰著身體與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