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粵港澳大灣區的水運大通道 百色水利樞紐船閘主體閘室牆順利封頂

近日,由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四航局」)承建的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工程主體工程土建Ⅰ標項目船閘主體閘室牆順利封頂,標誌著項目又完成一項階段性節點目標。

該工程建設規模為2×500噸級船隊兼顧1000噸級單船,省水船閘有效尺度為130米×12米×4.7米(有效長度×閘室淨寬×門檻水深),省水船閘由上游引航道、上閘首、閘室與兩側省水池、下閘首和下游引航道組成。閘室牆採用上部重力式下部襯砌式的混合式閘牆結構和重力式閘牆結構。閘室有效長度為130米,閘室牆高度約38.7米,沿船閘軸線分為7個結構段。閘室兩側牆後設有省水池,左側為高位省水池,右側為低位省水池。項目創多項第一:是世界首座同時建有省水船閘和升船機的通航樞紐,是世界長度最長、尺度最大的通航工程中間渠道(利用天然河谷修建,綠色環保特點突出),是國內首建高水頭帶獨立省水池的船閘。

該工程是交通運輸部公佈的第一批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創建示範項目,為做好創建工作,中交四航局百色水利樞紐項目建設團隊專門成立質量控制小組,在大體積混凝土溫控、鋼筋間距、外觀質量控制等方面進行不斷的測試、實踐,確保工程施工質量達到平安百年品質工程要求。

項目部總工程師李標道:「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做好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控制,確保不產生裂縫。我們不斷研究解決方案,搜尋同類項目的成功案例和技術資料,還特地邀請了原材料供應商到項目部共同探討材料特性。」

為實現溫控要求,技術部部長魯昀不斷地調整數據,試驗室實時監測混凝土溫度,最終減少水泥水化熱並防止裂縫產生的關鍵突破口。

鋼筋間距控制是把好質量關的一項重要指標,項目建設團隊引進先進數控等自動化高精度加工設備,實現鋼筋加工數字化,並在鋼筋安裝時採用鋼筋骨架加工定型胎架及鋼筋梳形板來控制鋼筋間距。質檢部部長黎珈源對混凝土外觀質量進行嚴格把關,專門採購了強度高、剛度好、穩定性強的高大鋼模,並要求工人在投入使用前進行拋光處理。質檢主管龐海鋒指著正在安裝加固的模板介紹:「我們會在接縫處採用壓橡膠條等密封措施,這樣可以避免混凝土漏漿、錯台。」

項目在工程施工中嚴格按照GB/T19001標準建立的質量管理體系進行有效運行,確保施工質量達到高標準,提升整體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同時還特別注重環境保護,安排專人做好現場文明施工,嚴格控制揚塵、施工廢水等污染,保護周邊生態環境,確保工程可持續發展。在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最終順利完成船閘主體閘室牆封頂工作,為下一步船閘金屬結構及二期混凝土的施工奠定堅實基礎。

據悉,該項目建成後,將構建起雲、桂兩省(區)連接粵港澳大灣區的水運大通道,對帶動百色區域經濟帶加快發展、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實施「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助力鄉村振興、構建新發展格局等國家重大戰略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