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區政協:傳達好兩會精神發揮雙重積極作用

澳區全國政協委員出席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閉幕

為期六日的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昨圓滿閉幕,多名全國政協澳區委員認為,今次會議緊湊、充實,深感政協的責任重大,回澳後會傳達好兩會精神發揮「雙重積極作用」,建言獻策、履職盡責,團結凝聚澳門社會各界,堅定維護好國家安全,落實好「愛國者治澳」原則,推動青年投身大灣區建設,確保「一國兩制」事業在正確的方向上行穩致遠。

全國政協常委何潤生表示,會議六天會期日程緊湊合理,內容豐富全面,成果豐碩飽滿,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在中共二十大指明的方向上進一步提供行動指南。全體與會委員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履職盡責,積極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匯聚智慧和力量。

責任重大以更高標準要求自己

何潤生又指,今年會議傳遞出多重積極信號,極大的提振人民信心和底氣,回澳後必將全力做好會議精神傳達工作,團結凝聚澳門社會各界,堅定維護好國家安全,落實好「愛國者治澳」原則,推動青年投身大灣區建設,確保「一國兩制」事業在正確的方向上行穩致遠。兩會期間對港澳發展著墨頗多,會議期間國家領導人多次與港澳委員舉行座談,體現出國家對港澳發展的關心和重視。

何潤生稱,擔任全國政協常委以來,他感到自身肩負的責任更加重大,今後必定以更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發揮好「雙重積極作用」,以更高的政治責任感和更加飽滿的履職熱情,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在各領域深度融合發展、推動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全國政協澳區委員李從正形容,六天的會議非常務實,會期縮短體現會議的效率。今次參會感受很深,包括如何能更好發揮政協作用,如何更好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如何能更好地團結民眾、更好落實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心任務,是政協委員接下來重要的工作。

他認為,是次會議的表決充分體現人民政協緊密圍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周圍,更好團結各族人民,更加萬眾一心,對中國更有信心發展第二個百年目標,和中國式現代化強國。

配合政協推港澳青年融入國家發展調研

全國政協澳區委員阮建昆表示,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也是澳門回歸祖國廿五周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三周年。在這個關鍵節點上,有幸以全國政協澳區委員身份參會,提交與促進國家、澳門以及深合區長遠發展的提案,深感榮幸。既是工作,更是責任。樂見深合區「封關」運行,為澳門發展的新機遇,理順初期遇到的問題,政協委員要繼續發揮好「雙重積極作用」。對於全國政協擬開展促進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調研,定必高度配合,積極發揮作用,推動完成各項工作。未來亦會續全力發揚政協委員的優良傳統,尤其加強自身建設,盡職盡責,努力開創新時代政協工作的新局面。

全國政協澳區委員黃潔貞亦表示,今次會議完滿成功,是一次團結奮進、凝聚人心、任務目標明確的大會。聽了各份報告和參與會議討論後,更明確今年的工作任務和方向,深感到責任重大;同時,會議中再次充分體現中央對澳門「一國兩制」事業的高度重視,對澳門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對澳門民生福祉的貼心關懷,也倍感信心。要認真貫徹全國兩會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加強自身建設、落實到自身履職盡責全過程,做好政治引領和傳達好兩會精神,進一步發揮「雙重積極作用」。

要將「愛國愛澳」的教育築牢夯實

全國政協澳區委員高錦輝表示,在兩會期間,親切體會到中央對澳門特區工作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無論是年青人融入灣區發展、乃至港澳特區經濟發展,中央都有清晰的謀劃和部局,指引前進的方向。

他又引述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提及,國家安全是「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前提,作為澳門的教育工作者,認為要將「愛國愛澳」的教育築牢夯實,培養人才,才能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深信在各方合力的匯聚之下,在穩定的政策指引下,今年的中國,一定能再次圓滿完成一場國家發展與人民幸福的「中國夢」。

全國政協澳區委員黃竹君表示,全國政協十四屆第一次會議以來,全國政協圍繞國家重大部署認真調研,盡心履職,建言獻策,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第二次會議中,委員們繼續圍繞國之大者,民之關切發聲,當中最受關注的是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強調委員們要以高政治站位,科學調研,持續學習提高履職能力和質素,要做好民眾聯繫人角色,促進各族人民大團結,攜手共建美好家園。

冀以新質生產力促產業發展

澳區全國政協委員羅崇雯表示,今次會議首次將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文化思想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認為具有很高指導意義,她回澳會加強學習,希望可落到實處。同時要學習以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她以本澳文化產業為例,未來加強創新以及做好內聯外通的角色至關重要。

全國政協澳區委員何猷龍表示,疫後國家經濟復甦加快,非常榮幸能參與全國兩會貢獻小小力量。澳門有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作為全國政協澳區委員,可思考未來如何令這個定位在大灣區中發展更好。對於「新質生產力」,認為這是國家未來方向,希望在科技及高質量行業再增長,要找方法配合新方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