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7.6%受訪表示工資有增加 近七成半收入毫無升幅

兩單位代表昨發布相關調查結果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澳門經濟學會於今年1至12月進行了「2023年各業職工工作現狀調查」,調查發現74.2%受訪者收入對比疫情前毫無升幅、18.1%受訪者更遭到減薪,僅7.6%受訪表示工資有增加。相關調查結果與2021年相同調查結果相比,雖然今年受訪者工資變化有改善(2021年有45%受訪者表示工資減少),工聯呼籲,面對每年通脹,加上公僕薪金及最低工資亦相繼調升,應鼓勵企業適當提薪。
工聯副理事長梁孫旭,工聯副理事長兼權益委員會主任蔡錦富,工聯權益委員會副主任孔憲民等,昨日針對調查結果各提出建議。
該調查收回有效問卷3,115份,有74.2%受訪者收入對比疫情前毫無升幅,各年齡層受訪者都有10至25%的工資減少、18.1%受訪者更遭到減薪,僅7.6%受訪表示工資有增加,按行業分,以交通運輸業、製造業、物業管理業、會展業、批發及零售業等行業為主。2023年調查結果與2021年相同調查對比,今年受訪者工資變化有改善,2021年當年,有高達45%受訪者表示工資有減少。另外,有29.4%受訪者表示,疫情期間曾遭放強制休假、28.1%受訪者表示福利遭縮減、24.1%受訪者表示工時減少、17.2%受訪者表示遭減薪、8.3%受訪者表示遭裁員。
籲檢討《勞動關係法》及企業加薪
梁孫旭認為,為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增加僱員勞動權益保障,呼籲包括檢討《勞動關係法》,加強僱員的法定保障,尤其是僱員的基本權利保障、工時制度、超時工時保障、各類假期制度、解僱賠償制度、產假和保障懷孕僱員就業等規定,以及改進惡劣天氣下的工作安排,和應鼓勵企業適當提薪。
對於工作前景感到憂慮的受訪者,共超過半數,當中原因認為是工作競爭激烈、行業前景不佳、年紀偏大等。面對競爭,有36.7%受訪者表示有打算參加職業培訓,打算轉業/轉職者有14.8%。
孔憲民建議特區政府就《就業輔助及培訓規章》考慮新增輔助中高齡人士之就業規章;同時應針對中高齡者提供求職登記、跨行轉業援助、就業諮詢、職業訓練諮詢、職業培訓、創業資源等,尤其可著重加強跨行轉業援助,亦可適時推行中高齡者臨時工作津貼、職場學習再適應、僱用獎助津貼及就業獎勵等方案;此外,可採用中高齡者友善企業認證,鼓勵本地企業聘用中高齡人士。
梁孫旭則建議,結合《人才引進法律制度》,可於引才同時加入「導師制度」,尤其應用於「1+4」產業,積極實踐引才育才並舉。由於本澳不少機構課程分散,造成培訓資源重疊、浪費。參考鄰地的官方培訓局,能確立課程質素和認受性,以及爭取企業支持推動職場學習或培訓,以及恆常化舉辦「職出前程實習計劃」,扶助青年就業。
蔡錦富則建議,檢討《聘用外地僱員法》,包括提升執法效能和加大罰則、健全輸入外地僱員政策,杜絕外地僱員過界工作。此外,應加強對職業配對過程的監管,增加招聘過程的透明度,加上嚴格把關外僱的引入,促使人力資源需求更傾向於吸納本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