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本澳水資源能效

本澳土地面積狹小且人口稠密,淡水資源嚴重不足,一直依賴祖國輸水以彌補本澳淡水缺口。另一方面,本澳生活污水經過處理及消毒程序後,淨化排放水的再利用率仍然偏低,導致來之不易的寶貴淡水資源被嚴重浪費,社會應予以重視並積極改善。

《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24》指出,2024年收費用水量較2023年增加5.6%,本澳用水量已連續兩年上升,其中路氹填海區的用水增幅尤為顯著,達到近年最高水平。目前,澳門超過九成的生活用水來自中國珠海市西江磨刀門水道,以支持本澳民生及工商活動的需求。隨著全球氣候變遷,本澳面臨鹹潮困擾及水資源持續緊缺的問題日益嚴重。如何提升本澳淡水資源的使用效率,加強淡水資源的再利用,成為落實《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推動資源回收再生與循環利用的重要課題。

新加坡的地理環境和水資源狀況與澳門相似,由於土地面積狹小,難以蓄水,過去亦曾依賴鄰近地區提供原水,以彌補當地龐大的淡水缺口。經過當局數十年的努力,嘗試採用多種方法,先後建設了四座「新生水」廠及兩座海水淡化廠。經過微過濾、反滲透和紫外線消毒等先進技術處理後,水質已非常純淨,部分水源甚至可作為飲用水,成功以創新手法實現本地「開源」。目前,新加坡可供應當地超過四成的用水需求。

隨著本澳社會對環保、低碳、減排及資源再循環意識的提升,如何有效推動淡水資源的循環再利用,建設節水型城市,並落實《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保障規劃》及《“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中水使用作為本澳淡水「開源」的橋頭堡,實在不容有失。中水使用對本澳而言尚屬新鮮事,初期除需加強宣傳教育外,建議提供經濟誘因和政策引導,例如對居民提供中水水費優惠、新建商廈及住宅須設置中水管網,以及規範現有大型休閒企業的中水使用率,以加速本澳中水的推廣與應用,提升本澳水資源的使用效率。

作者:首都師範大學澳門校友會會長 倫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