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子宮肌瘤及前列腺方法

中醫治療子宮肌瘤,核心是基於「癥瘕」範疇,以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為主要治則,同時結合患者體質與症狀辨證加減,並非單一療法。
1. 常見辨證分型及對應治法
氣滯血瘀證:肌瘤質地較硬,伴隨經前乳房脹痛、情緒抑鬱、小腹脹痛,經血有塊且顏色暗。治法為行氣活血、化瘀消癥,常用方劑如膈下逐瘀湯。
痰濕瘀阻證:肌瘤質地偏軟,患者多體型偏胖、白帶量多且黏稠,常感乏力、腹脹。治法為化痰除濕、活血消癥,常用方劑如蒼附導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腎虛血瘀證:多見於病程較久或圍絕經期患者,伴腰膝酸軟、月經量少或淋灕不盡、頭暈耳鳴。治法為補腎活血、消癥散結,常用方劑如金匱腎氣丸合桂枝茯苓丸。
2. 常用輔助療法
針灸:選取關元、氣海、三陰交、太衝等穴位,調節氣血、改善臟腑功能,輔助縮小肌瘤。
中藥外敷:將活血化瘀的中藥(如乳香、沒藥、三稜、莪術等)製成藥膏外敷於小腹部,通過皮膚滲透發揮作用。
3. 重要注意事項
中醫治療需由專業醫師面診辨證,根據肌瘤大小、位置、患者年齡及症狀制定個性化方案,不可自行用藥。
治療期間需定期復查(如B超),觀察肌瘤大小變化,若肌瘤短期內增大、出現腹痛或出血增多,需及時調整方案或結合西醫干預。
中醫治療前列腺相關的癃閉(以排尿困難、小便量少甚至閉塞不通為主要表現),核心是辨證論治,通過調理臟腑功能、疏通水道來改善症狀,並非單一固定療法。
常見的辨證分型及對應治法如下:
膀胱濕熱證:表現為小便點滴不通、尿黃灼熱,常伴口苦、舌紅苔黃膩。治法為清熱利濕、通利小便,常用方劑如八正散。
肺熱壅盛證:除排尿困難外,多有咳嗽、咽乾、呼吸急促等。治法為清肺熱、利水道,常用方劑如清肺飲。
肝郁氣滯證:排尿不暢常隨情緒波動加重,伴胸脅脹痛、噯氣。治法為疏利氣機、通利小便,常用方劑如沈香散。
腎陽虛證:多見於病程較久或老年患者,表現為小便不通或點滴不爽、畏寒肢冷、腰膝酸軟。治法為溫補腎陽、化氣利水,常用方劑如濟生腎氣丸。
除內服中藥外,中醫還會配合外治法增強療效,如針灸(常選關元、中極、膀胱俞等穴位)、艾灸、中藥灌腸或坐浴等。
需要注意的是,癃閉病因複雜,前列腺疾病也分多種類型(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中醫治療需由專業醫師面診辨證後制定方案,不可自行用藥。
作者:澳門中醫學會 林浩朝 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