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警號響 澳門防蚊刻不容緩

據廣東省疾控局消息,在過去一周新增2,940 宗基孔肯雅熱本地病例,當中佛山 2,882 宗,廣州、中山等地亦有零星個案,均為輕症。鄰近的澳門亦發現了幾宗輸入個案,雖然基孔肯雅熱不會通過日常接觸人傳人,但絕不能對此掉以輕心。
中國國家疾控指出,基孔肯雅熱由伊蚊傳播,症狀以發熱、關節劇痛為主,雖多數症狀輕微,卻可能留下慢性關節疼痛後遺症。澳門與廣東地緣相近,人員往來頻繁,且同屬亞熱帶氣候,夏季高溫潮濕的環境極利伊蚊孳生,疫情輸入風險不容忽視。
澳門的城市環境中,舊區排水系統陳舊易積水、居民戶外容器清理不及時、旅遊場所後勤區域衛生疏漏等,都可能成為蚊蟲溫床。一旦病毒輸入,這些隱患將加速疫情擴散。
對此,澳門當局須加強滅蚊力度:盡快開展全澳蚊蟲密度普查,重點排查舊區、工地、公園等高危地帶,實施定期統一滅蚊;加快排水系統維護,及時清理積水點,從源頭杜絕孳生;聯合社區建立「自查+複查」機制,確保居民區無積水隱患。
同時,應加大防蚊宣傳,普及疾病傳播途徑與防護知識,提醒市民外出穿長袖、噴驅蚊劑,避開伊蚊活躍時段;居家定期清理容器積水,安裝紗窗紗門。尤其要針對跨境通勤者、旅遊從業員等群體,強化跨境防護意識。
澳門作為國際旅遊城市,公共衛生防控事關居民健康與城市形象。面對鄰近地區疫情,唯有當局積極行動,全民動員築牢防線,才能在蚊患高發季守護城市安全,讓市民住得安心,旅民遊得放心。
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