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青春「無煙」,構建青少年電子煙防煙體系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煙草流行是全球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威脅之一,造成大量過早死亡和殘疾,並對全球公共衛生體系帶來沉重負擔。根據「《預防及控制吸煙制度》跟進及評估報告2021-2023」,本澳15歲及以上人口的煙草和相關產品使用率下降至2023年的11.6%,降幅達31.4%,提前實現世界衛生組織倡議的2025年煙草使用率相對減少30%的目標。但是,13至15歲中學生的電子煙使用率由2015年的2.6%上升至2021年的4.0%,升幅近53.8%,高於捲煙使用率2.1%,可見青少年電子煙使用率明顯上升,情況值得關注。

電子煙因款式新穎、口味眾多,薄荷醇、泡泡糖和棉花糖等風味會掩蓋煙草和尼古丁製品的刺激性,將有毒產品變成對年輕人友好的誘餌,加上不實的網絡宣傳,容易吸引青少年貪圖新鮮而吸食。當局雖然先後兩次修改《控煙法》規管電子煙,全面禁止電子煙的製造、分銷、銷售、進出口及攜帶出入境,但仍有不少電子煙從不法途徑流入本澳,亦曾出現電子煙混入毒品的個案,嚴重影響青少年健康問題。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第一,堵塞源頭:跨部門合作攔截電子煙流入本澳。衛生局聯同海關、司警、郵政局等部門建立協作與行動機制,在口岸出入境、跨境物流等方面從源頭上打擊和杜絕電子煙流入本澳;建立電子煙售賣的線上舉報平台,打擊隱蔽地點售賣、網絡代購等銷售模式。

第二,正向教育:深化校園預防教育與認知干預。鼓勵學校善用科學實驗課程,透過電子煙霧成分分析、尼古丁對身體和大腦危害等實驗,讓學生直觀感受電子煙的危害,揭穿電子煙「無害」的假象。強化家校合作定期舉辦家長講座,增加家長對電子煙的識別判斷,賦能家長成為控煙「第一防線」。

第三,淨化社區:拆解電子煙的虛假宣傳。研究邀請因吸食電子煙導致嚴重呼吸道疾病康復者參與宣傳,透過親身經歷及社交媒體掲示煙草和尼古丁製品行業如何欺騙大眾,解析商家利用「時尚外型」、「科技感」等營銷手段增加產品吸引力,遏制青少年使用電子煙的情況。

作者:陳曉婷 中區社諮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