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來認識支氣管哮喘

你是否經歷過在夜間突然間喘不過氣、咳嗽不止,或是運動後胸悶得像被石頭壓住?這些可能是支氣管哮喘(簡稱哮喘)發出的信號。作為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哮喘影響着全球數億人。

哮喘的發病誘因及病因較為複雜,但可以簡單歸結為「先天基因+後天環境」的共同作用:

1. 遺傳因素:如果父母或近親有哮喘、過敏性鼻炎等過敏性疾病,則患病風險會更高。

2. 環境誘因:例如塵蟎、花粉、寵物皮屑、黴菌等過敏原,空氣污染(如PM2.5)、冷空氣、煙草煙霧,甚至劇烈情緒波動都可能誘發哮喘。

3. 呼吸道感染:兒童時期反復的病毒性感冒可能損傷氣道,增加哮喘風險。

4. 免疫系統失衡:哮喘患者的氣道對刺激異常敏感,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引發過度炎症反應。

哮喘有四大核心症狀:喘息、咳嗽、胸悶、呼吸困難。而這些症狀有三大特點:

1. 反復發作:時好時壞,尤其在夜間或凌晨加重。

2. 可逆性:症狀可能自行緩解,或通過藥物迅速改善。

3. 誘因明確:接觸過敏原、感冒、運動後容易發作。特別注意的是兒童哮喘常表現為長期咳嗽(尤其是夜間),易被誤診為「反復感冒」,而老人可能出現以「胸悶」為主的非典型症狀,容易被忽視。

哮喘若未規範治療,可能經歷三個階段:

1. 間歇發作:症狀偶爾出現,容易被忽略。

2. 慢性持續:發作頻率增加,輕微活動就會氣促。

3. 不可逆損傷:長期炎症導致氣道重塑,肺功能逐漸下降,甚至可能併發肺氣腫。有見及此我們應早期規範治療,阻止疾病進展。

診斷哮喘主要依靠以下檢查:

1. 肺功能檢查:通過「吹氣測試」評估氣道阻塞程度,常用「支氣管舒張試驗」或「激發試驗」。

2. 過敏原檢測:皮膚點刺或抽血查IgE抗體,找出誘發因素,並結合醫生詳細詢問發作規律、誘因和家族史等共同診斷。

目前哮喘無法徹底根治,但通過規範治療,80%以上患者可以完全控制症狀!治療分為兩類:

1. 控制類藥物:如吸入激素或支氣管擴張劑+激素合劑為抗炎主力軍,需長期使用,副作用遠小於口服激素。

2. 急救藥物:如短效支氣管擴張劑(如沙丁胺醇),目標令急性發作時快速緩解症狀,但過度依賴可能提示病情控制不佳。目前最新進展針對重症哮喘的生物製劑(如奧馬珠單抗)已逐步應用,以精准阻斷過敏反應。

哮喘患者也能正常生活!兒童哮喘約50%患兒在青春期症狀顯著減輕,但部分成人期可能復發,而成人哮喘則需長期管理,但多數人可正常工作、運動!關鍵在於避免擅自停藥,即使無症狀,氣道炎症可能仍在持續。在日常生活中,哮喘患者應遠離過敏原如塵蟎、花粉、寵物毛髮等,堅決戒煙並遠離二手煙,適當運動並避免於寒冷乾燥環境下進行劇烈運動,持續監測病情,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減少呼吸道感染風險,另外焦慮、壓力可能誘發哮喘,哮喘患者應學會放鬆心情,哮喘其實並不可怕。

最後,哮喘就像一位需要長期溝通的朋友,你越瞭解它,越能和平共處。記住三個原則:早診斷、規範用藥、定期隨訪,即使確診哮喘,也絕不意味着失去精彩人生,在科學的管理下,你完全可以奔跑、歌唱,自由呼吸每一口新鮮的空氣!

作者:廣慈醫療中心 陳嘉希 西醫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