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重申:外勞是本地人補充 研設綜合職訓平台解決結構性失業

政府研設綜合職訓平台解決結構性失業(資料圖片)
就業是居民關注的頭等大事,現時有不少失業人士只能依靠兼職工作維生,要勒緊褲帶審慎消費,穩定就業,提升收入成為今屆政府極待解決的問題,多位議員關注政府有何措施保障居民就業,多角度解決本澳結構性失業問題,有議員更促請政府明確削減博企外僱以保障本地人穩定就業。行政長官岑浩輝表示,政府重視結構性失業問題,將研究設綜合職業培訓平台,整合社會培訓資源,由政府引導,因應不同階層、不同年齡、學歷人士進行針對性訂單式培訓。他又重申,外勞是本地人補充,輸入外勞會動態調性,以確保本地居民就業優先原因不會改變。
議員顏奕恆表示,本澳結構性失業問題突出,本澳產業多元仍在發展階段,青年較以找到專業對口工作,中年人則面對高薪職位飽和,低薪職位落差大的困境,轉行換崗困難。他要求行政長官交代,如何從教育引導、產業發展,崗位配對、職業配對等多維度完善就業支援措施,促進企業創造更多高質量崗位,保障和改善本地居民就業,多角度解決本澳結構性失業問題?

冀透各措施多渠道助居民就業
岑浩輝表示,現時澳門失業率是2.3%,失業人數是7,100人,當中青年人佔的比例不少,有4,000青年人失業,以及有100名醫科畢業生失業的情況,為此政府「好關心」本澳結構性失業問題,想辦法協助年青人尋找第一份工作和幫助失業居民再就業,他希望透過大家共同努力去做。
岑浩輝稱,冀透過各類措施,多渠道助居民就業,包括舉辦企業配對,優化職業配對電子服務平台,舉辦就業培訓,提升居民就業競爭力。針對結構性失業問題,當局將啟動研究,參考香港經驗,設綜合職業培訓平台,整合社會培訓資源,由政府引導,因應不同階層、不同年齡、學歷人士進行針對性訂單式培訓。例如衛星場結業後,有些員工可能需要就業配對服務,倘設綜合職業培訓平台後,可為相關居民提供兩至三個月的針對性培訓,也可以因應行業需求,為應屆畢業生提供專業培訓,應對結構性失業。

他又重申,輸入外勞是輔助性,會動態調性,以確保本地居民就業優先原因不會改變,未來會重點圍繞「1+4」產業,通過高校、企業、社團合作開展培訓項目、證書課程。他並舉例,政府與綜合旅遊休閒企業合推「就業+培訓」專項目計劃,去年(2024年)27個相關計劃共400多人獲錄取,今年亦將推出25個;澳門金融學會亦與高校優化現有經濟金融等相關學位課程設置,配合培訓「金融+科技」和「金融+法律」等複合型人才。
政府確保本地人就業義不容辭
議員梁孫旭指,現時老師、醫生、律師等專業人士搵份工都不容易,加上衛星場員工不想轉工希望可以做相同工作,希望政府關注。以及不少企業拒聘沒工作經驗人士,令青年和中高齡人士失業問題突出,除莊荷、職業司機不輸入外勞外,應加強外僱管理,加強打擊非法工作,推動大企和博企聘用本地人,向中高層發展,才是至關重要。

岑浩輝回應再次重申,特區對政府對確保本地勞動人口、就業機會是義不容辭,輸入外勞肯定是本地人補充,會創造條件令本澳青年在大企管理層中向上流動,也是政府就業方向。他提及,大型企業在職業配對及培訓方面有社會責任,相關方面會繼續推進。
會要求博企加強多晉升本地員工
議員林宇滔關注政府會否明確削減博企外僱以保障本地人穩定就業,他表示,六大博企外僱數疫後持續增加,去年底已達至3.2萬,若以最新2024年9月與2022年12月比較,本地僱員只增加了2%,但外僱竟大幅增加了67%,博企在外僱大增下仍然無理裁減本地人,完全毋視本地勞動法律及社會責任。他希望新一任政府會恪守法律和合約精神,嚴格監管六大博企依法依規保障本地人就業及向上流動機會,明確削減博企外僱數目及制訂外僱比例上限,真正還職於民。

岑浩輝認為外僱與本地員工數量佔比要合理比較。去年本澳經濟復甦,特別是旅遊休閒領域恢復到2019年9成的水平,故更合理的比較是看一九年底數據。一九年底外僱數量是196,538人,二四年底外僱數量則為182,542人。他重申輸入外僱是作為人力資源補充性的政策措施,當外僱影響到本地勞動就業時,政府一定會監管,這一點毫無疑問,肯定會落實到位。當局會根據客觀需求來確定用工數量,本地就業優先的政策不能動搖。
岑浩輝指出,六大博企必須按照規定培訓、晉升本地員工,實際上,2016年起博企中高級本地員工的佔比就在逐步提升。截至今年2月份,中高級博企本地員工的比例已經接近9成,如果符合條件,可以鼓勵甚至要求博企多晉升本地員工,下一步會要求博企加強相關工作。
對於博企不合理甚至以疑似合理的理由勸退或解僱員工的情況,相信相關部門會認真跟進研究,實事求是處理。
冀青年赴大灣區覓對口專業
議員謝誓宏亦反映青年就業難,晉升前路細,關注政府如何為青年創造發展空間。岑浩輝稱,澳門以旅遊休閒業為主,目前就業人口中,以擔任公職最多,其次是旅遊博彩業和金融業,專業界就業人口稍減,不少與青年就讀的專業不對口,認為補貼計劃是回應青年就業需求。
岑浩輝表示,本澳產業結構小,難有職業生涯多樣化的就業體制,政府推出青年到大灣區就業補貼計劃,目的是鼓勵澳門青年在大灣區找到對口專業工作,期望先取得社會經驗與視野,再尋找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