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需聚焦中小企與就業

全球貿易戰的升溫以及地緣政治的角力,為高度外向型的澳門經濟蒙上了一層陰霾。以旅遊博彩業為支柱的澳門,雖在疫情後逐步迎來旅客回流,但外部需求的疲軟以及區域競爭的加劇,使得中小企的經營困境與居民的就業壓力相互疊加,形成了經濟復甦的雙重阻力。行政長官今日將發表其首份施政報告,社會各界普遍期待行政長官能提出有效解決中小企困境和本地居民就業問題的政策。
澳門現有逾1.5萬家中小企,佔全澳企業總數的99%,涵蓋零售、餐飲、文創等民生領域,是支撐本地就業和社區經濟的關鍵力量。然而,在貿易戰引發的全球通脹壓力下,中小企正面臨原材料成本攀升、跨境物流延宕、融資門檻提高等多重挑戰。旅客消費模式正轉向「深度體驗化」,若傳統中小企未能及時轉型,不僅將威脅經濟韌性,更可能引發連鎖性失業問題。目前,本地居民的失業率雖為2.1%,但青年群體和低技術勞動者的結構性失業問題日益突出。
解決中小企的困境與促進就業實為一體兩面。當企業獲得喘息空間並逐步擴張時,自然能創造更多的職位需求。例如,香港在2020年推出的「保就業」計劃,透過薪金補貼使失業率在半年內回落了1.2個百分點,這一經驗值得澳門借鑒。澳門可設立類似的獎勵計劃,對增聘本地員工的中小企提供補貼,並要求受惠企業維持僱傭關係至少12個月。此外,針對博彩業調整期釋放的人力資源,應建立「跨行業人才對接機制」,為轉職者提供職業諮詢和見習機會。
貿易戰的衝擊雖帶來陣痛,但也迫使澳門正視經濟結構的深層次矛盾。社會期待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突破性政策,以紓緩企業壓力、激活就業市場,為經濟轉型開闢新路徑。在全球化裂變的時代,唯有強化本土經濟的內生動力,方能在變局中開闢澳門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