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橫琴自然周圓滿落幕

嘉賓合照
第三屆橫琴自然周於昨(26)日在橫琴國家濕地公園(二井灣)舉行頒獎儀式,標誌著本屆活動的成功結束。本屆自然周以「植物保護之年」為主題,結合中國植樹節、世界森林日及廣東省愛鳥周等重要生態節日,並與澳門綠化周緊密聯動,舉辦了包括義務植樹、古樹保護、自然攝影、嘉年華、自然展覽、自然課堂等七大主題、超過60場的生態體驗活動,成功吸引了超過7萬人次參與,其中澳門參與者佔三分之一。
本屆自然周的重頭戲之一是「萬樹計劃」,倡導全民義務植樹行動,期間共舉辦了40餘場植樹活動,來自琴澳兩地的學生、親子家庭、幹部職工及企業社會團體等單位和個人積極參與,用綠色描繪琴澳共融的美好畫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屆自然周專門舉辦了15場學生專場植樹活動,超過500名來自橫琴和澳門的學生參與其中,在深合區種下綠色希望,為琴澳融合書寫生動註腳。
在自然攝影大賽方面,本屆自然周以「萬樹生長·鏡美橫琴」為主題,自3月5日啟動以來,共收到超過1300幅作品,線上評選環節超過6萬人次參與點讚互動,總瀏覽量達17.2萬。最終,專家評審選出了27個獎項,涵蓋一、二、三等奖以及優秀獎和網絡人氣獎,進一步提升了公眾對橫琴濕地植物之美的認知。
圍繞古樹保護,本屆自然周還舉辦了「我來說『古』」古樹演講比賽,琴澳兩地9所學校的60名小學生以獨特的童真視角講述百年古樹的故事,並與荷塘社區、小橫琴社區、蓮花社區等簽署古樹養護責任書,強化保護措施,將古樹名木保護深度融入區域生態文明建設體系。
搭建綠色橋梁,促進琴澳生態共融
本屆自然周不僅是生態活動,更是琴澳綠色橋梁。活動期間,於橫琴及澳門科學館舉辦「橫琴奇遇——自然與未來的交響」展覽,並於澳門龍環葡韻設立橫琴展攤,推廣「琴碳星人」碳普惠小程序,分享橫琴生態保育經驗至澳門社區。深合區城市規劃和建設局副局长汪雲表示,自然周將延續至全年,除3月主場活動外,將持續推動義務植樹,全年預計種植10萬株樹苗,並加強琴澳生態保護及生物多樣性合作,共建生態屏障,為两地永續發展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