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消費模式改變金業急需轉型 李子豐盼設鑑定中心增國際競爭力

國際黃金價格突破3000美元

黃金作為傳統投資和保值工具,近期黃金價格持續上升,截止昨(20)日國際黃金價格突破3,000美元,且漲勢未停,被坊間形容「買金好過買股票」。澳門金業同業公會永遠榮譽會長李子豐表示,看好行業前景。面對旅客消費模式改變,他認為業界要升級轉型,朝國際化和融入國家發展方面發展,希望特區政府支持設立澳門黃金珠寶鑑定中心,提升澳門珠寶業專業水平並與國際接軌;同時與內地溝通,適度擴大提高居民旅客自澳門進境內地攜帶行李物品的免稅額度等。

近日受地緣局勢不穩所影響,包括不明朗的中東政局以及俄烏戰爭持續,使金價不停攀升至突破3,000美元。尤其開始進入減息周期,令黃金價格有所支撐,因此短期內亦不見回落,反而不斷創金價的歷史新高。截止昨日中午,飾金價賣出價為23,699.65點,對比前(19)日升21.44點,升幅約0.09%。金飾雖然不及金粒/金幣保值,但美觀且具有觀賞性,也是一種買金的好選擇。為此儘管近期金價高企,仍有不少居民或旅客購買金飾保值。

澳門金飾比鄰近地區更有公信力

澳門珠寶金飾行業是澳門零售業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而2024年首3季零售業銷售額按年下跌16.9%至534.8億元,為2019年同期的95%水平。其中鐘錶珠寶下跌26.6%至117.4億元。李子豐表示,疫後內地旅客消費模式改變,令澳門零售業面臨不少挑戰,特別是自由行旅客多為年青人,他們多選擇「窮遊」,穿梭各地旅遊體驗,從中釋放自己或尋找商機。澳門鐘錶珠寶行業,早在回歸前,公會聯同政府合作建立了黃金成色抽檢制度,推行「標準黃金成色認可證」計劃,政府並設有《黃金商品化法律》,從法律規黃金商品純度含量標準和標註等,令澳門金飾比鄰近地區更有公信力。

「標準黃金成色認可證」制度增消費者信心

他續說,每年澳門金業同業公會都會聯同經科局代表,對全澳會員商號開展黃金成色抽檢工作,利用貴金屬專業檢測儀器,對商家金飾產品進行無損性測試,參與普查計劃之商號將可獲頒「黃金成色普查標誌」,進一步增強遊澳旅客及本地消費者購買金飾的信心,為此即使澳門人北上消費成風,居民都不會北上買金飾,反而澳門的黃金商品極受內地旅客青睞。誠信是行業的根基,令業界捱過了疫情。

金價高企仍有不少旅客購買金飾

對於行業前景,李子豐認為要朝國際化方向發展,他憶述,自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後,各國央行購買黃金和債券作長期保值,當年他在全國工商聯提議,向民間開放黃金買賣,「存金於民,等於存金於國」,過去黃金在內地是商幣並不是商品,近年來,中國、印度、俄羅斯和波蘭等主要央行買家均增加了黃金儲備,2022 年至 2024 年間,各國央行共增持了超過 2,700 噸黃金。黃金在外匯儲備中的重要性已被廣泛認可,各國央行將黃金視為一種長期保值,多元化投資,以及在危機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時期對沖的資產。因全球經濟不穩定及投資者的避險需求,「國家儲金,所以人民都會儲金」,他看好行業前景。

李子豐

冀加快澳門黃金珠寶鑒定中心設立

李子豐續指,面對旅客消費模式改變,業界亦要作出轉型,把產品「綜合化」,例如現時的金飾要有金有珠寶,配合大眾消費。而定位和設計則是行業發展關鍵,過去澳門金飾要經香港再連到深圳,再由深圳經香港運回澳門,為使行業能可持續、多元化的發展,2020年疫情爆發後,該會積極開拓澳門金飾產業鏈西線產業鏈結構,在原有深-港-澳東線的基礎上開拓珠-澳西線,利用上海黃金交易所在深圳黃金專用型保稅庫提取實金,在深圳、廣州等地進行加工,成品經珠海直接報關進入澳門。西線的開拓能使行業的產業鏈結構更加完善和穩定,成本降低的同時更能修補多年來本澳金飾行業產業鏈結構的短板,以提高本澳商號的抗風險能力,帶動本土行業適度多元化發展。

本澳金飾設計已趨年輕化

李子豐又提到,澳門珠寶金飾業的轉型升級就是國際化,為有效保證澳門黃金首飾純度成色,符合國際和法律法規,希望特區政府支持設立澳門黃金珠寶鑑定中心,發展符合ISO標準及認可認證資格,提升澳門珠寶業專業水平並與國際接軌。

倡提高自澳門入境內地免稅額

另外,內地自2024年7月起,提高居民旅客自澳門進境內地攜帶行李物品的免稅額度。對自香港、澳門進境,年滿18歲的居民旅客,攜帶在境外獲取的個人合理自用行李物品,總值在12,000元以內(含12,000元)(人民幣,下同)的予以免稅放行。同時,在設有進境免稅店的口岸,允許上述旅客在口岸進境免稅店購買一定數量的免稅商品,連同在境外獲取的個人合理自用行李物品總值在15,000元以內(含15,000元)的予以免稅放行。李子豐直言,相對海南離島免稅購物額度已放寬至10萬元相差甚遠,希望澳門特區政府多與內地溝通,按經濟指標,適度擴大提高居民旅客自澳門進境內地攜帶行李物品的免稅額度。

他又指,人才是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提升人力資源和培育專業人才是行業發展關鍵,「無手無腳點發展?」希望特區政府深化人才引入和培養政策,助力行業解決人才需求。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