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景點人流暢旺舊區冷冷清清 意見倡增旅遊指示及旅遊巴士引流

舊區人流疏落

剛過去的內地春節黃金周8天假期,本澳錄得澳門錄得入境總旅客近131萬人次,日均近16.4萬人次,恢復貼近2019年春節黃金周日均水平,但人流仍集中在主要旅遊景點,一街之隔的民生區人流稀疏。街總中區辦主任陳銘祺認為,政府要研究如何做到點對點,連成線,最後擴散到面,建議增加旅遊路線指示,參考鄰近地區設旅遊巴士等,引領旅客由旅遊區進入民生區,甚至也可以和休企合作,制訂一些指定計劃,當旅客在民生區消費後,可獲酒店房費現金回贈,透過多種措施激活舊區人流。

政府在2023年9月起,與六大博企合作活化澳門六個歷史片區,片區活化最終目的是推動社區經濟,希望逐步把各澳門歷史片區打造成為澳門獨特的文旅目的地,實現以文化帶動關聯領域深度融合發展,營造良好環境,讓不同行業共同受惠其中。然而除卻福隆新街片區發展較成熟,取得一定成效,其他片區打造仍處於發展階段。

當中澳娛綜合「新馬路片區活化計劃」重點項目之一的「金碧坊」已於2024年12月20日開幕,陳銘祺表示,區內商戶和居民對「金碧坊」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項目可以把新馬路上段旅客人流吸引到區內和十六浦,惟「金碧坊」開業至今約2個多月時間,期間他曾多次到現場,發現人流較冷清,只有中午時段較多人,成效不太理想,主要源於旅客和居民對「金碧坊」認知不足,仍停留於文娛康體設施的印象,建議休企要加強項目宣傳。

金碧坊生意冷清

現時舊區活化較為零散

陳銘祺認為,舊區活化不應單活化一個點,他以新馬路為例,並非做好新馬路一個地點活化工作就可以,而是要連同新馬路周邊地區,如福隆新街、營地街、板樟堂、草堆街、十月初五街等整個片區作出考慮和進行活化。現時舊區活化工作較為零散,「果個點做一啲,呢個點做一啲」,令成效不持久,持續性不強。他希望政府與休閒企業合作活化片區時,要加強可持續性,真正實現當局提到的由「點」到「線」再擴散到片區的「面」,例如新馬路活化可以幅射到媽閣廟、甚至到新橋區等。

陳銘祺

陳銘祺說,澳門中西文化匯粹,擁有豐富的廟宇文化,也有很多西方教堂,包括媽閣有媽閣廟,新橋區有土地廟、蓮溪廟,教堂則有大三巴、澳門主教座堂、玫瑰聖母堂,這些都是旅客熱門打卡點,未來政府可以出台措施,設定不同的旅遊路,把遊客由大三巴引流到澳門其他地方。

本澳廟宇文化歷史悠久

冀政府透過多種措施激活舊區人流

陳銘祺又提到,澳門旅遊業全面復甦,當中旅遊區人流、消費暢旺,但不難發現遊客都只停留在大三巴,很多遊客在大三巴牌坊打完卡後,都會感到迷茫「唔知去邊度好」,故而大三巴沿路走到關前街後人流便散去。建議政府可以向旅客提供更多路線指示,或者透過「小紅書」、內地社交平台等,向旅客宣傳澳門的旅遊路線,提前讓旅客知悉,引領他們由大三巴步行到各廟宇、教堂打卡,並在打卡後設小禮物換領或優惠券、消費券,讓旅客在景點打卡後可以到民生區消費,甚至政府也可以和休企合作,制訂一些指定計劃,當旅客在民生區消費後,可獲酒店房費現金回贈,透過多種措施激活舊區人流。

交通方面,陳銘祺指,很多旅客來澳後都會選擇交通出行,然而不論是本地居民和旅客,對公交服務需求大,經常出現「搭車難」、「上車難」問題,建議政府可以增設一些點對點巴士專線,或參考鄰近地區設旅遊巴士,旅客只要支付一定費用,便可以全日乘坐旅遊巴士到所有澳門景點,有助將旅客引流到民生區。

社區經濟另一個困難點便是本地居民消費力下降,如何才能推動本地人消費?陳銘祺認為,經濟復甦速度緩慢,要提振經濟,需從物價指數、改善本地人著手。他希望政府不同部門,以及企業增設更多就業職位,技能提升機會等,當居民賺到錢,自然消費能力便會提升。這並非單靠派消費卡可以解決的問題,事實上居民就業、經濟能力需要增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