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橋商會倡新橋區納片區活化計劃 冀政府推旅遊步行路線引客入區

新橋節慶活動多
因應疫後經濟復甦步伐不一,民生區中小企仍經營困難,社會冀新一屆特區政府上場後首份施政報告會有更多扶持中小企,促經濟發展措施。新橋商會理事長雷志江表示,新橋區內零售業和飲食業發達,區內廟宇文化悠久,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希望政府把新橋區納入片區活化計劃,令新橋區得到更好活化,同時建議政府推出新橋區旅遊步行路線,加強對區內旅遊資源推廣等,共同推廣新橋區深度遊。

社區經濟作為平衡社會整體需求和促進澳門產業適度多元的重要途徑之一,透過振興社區經濟,可為本地居民提供更優質的生活空間、便捷的消費方式、完善的社區生活設施及其他配套,讓居民生活環境和素質有所提升;同時也讓澳門特色品牌和本土老店獲得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條件,讓社區優良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得到保留和傳承,使旅客在澳門旅遊有更多的休閒和消費的選擇,為此近年特區政府施政報告多次提到要發展社區經濟。然而,發展本澳社區經濟面臨種種難題,單是民生區對旅客吸引力不大,加上本地居民北上消費成風,節假日民生區人流冷清,店鋪生意慘淡,多個民生區內空置商鋪仍普遍。
新橋區商戶經營有所改善
作為空置商鋪較多的新橋區,經過一年時間後,雷志江表示,新橋區中小企經營情況有所改善,他感謝特區政府和澳基會對新橋區的支持,區內部分地段較以前旺,「有啲地方可能未有起色,但見到渡船街、鏡湖馬路至義字街,蓬勃發展。」這些都是商戶與政府共同努力的結果。

為期13周的「全城消費大獎賞」大型促消費活動已於去年12月29日結束,活動參與商戶約2.2萬間,電子優惠總核銷金額約2.27億元,聯動全澳消費逾11億元。雷志江直言,消費大獎賞對區內社區經濟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新橋區內零售業和飲食業發達,活動期間吸引其他區居民到新橋區消費。新年期間亦有不少遊客到區內打卡和消費,只是因為農曆新年傳統上很多商鋪都會休息,為此市面氣氛較平日遜色。人流決定一個區的興旺,倘若政府可以對新橋區作出多些支持,人流多,商戶生意自然好,即使節假日,相信商戶都願意開門做生意。
冀與政府合作共推新橋深度遊
特區政府由2023年起陸續公佈由六大博企負責活化六個片區計劃,以「政府主導、博企出資」模式,冀借用博企營運大型項目的經驗,吸引遊客入區帶動周邊中小企經營,為舊區注入活水,雷志江認為,相關工作具有一定成效,有些地方更是「錦上添花」。新橋區屬民生區,不同於旅遊區,希望政府把新橋區納入片區活化計劃,對該區引入六大片區活化模式,相信可令新橋區經濟更蓬勃,讓新橋區的市民和商戶都更有信心。
事實上,新橋區是澳門舊城區中一個較為發達的商業中心,除了區內零售業和飲食業發達,區內廟宇文化歷史悠久,有土地廟、蓮溪廟、石敢當行台等;澳門四大會館當中,有兩間位於新橋,一是工羡行會館,一是泥水行會館;幾間特色的地道土地廟、舊城牆、沙梨頭的姻緣石等,都是重要的文物。這些大小廟宇文物的背後,有眾多傳統節慶活動,如土地誕、華光誕、石敢當寶誕、包公誕等。去年10月行政長官岑浩輝作為行政長官候選人時,曾「落區」走訪三盞燈、義字街和新橋區一帶,也認為新橋區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可以思考如何提升社區的經濟活力,吸引更多旅客及促進本地消費。

雷志江認同,新橋區文化底蘊豐富,適合自由行旅客深度遊,然而現時旅客自行到新橋區困難,交通配套和政府宣傳上較為不足,建議政府透過推出新橋區旅遊步行路線,加強對新橋區旅遊資源宣傳推廣,完善交通配套等,將由大三巴一帶旅客引流至蓮溪廟、鏡湖醫院孫中山像等景點,緩解大三巴的人流壓力同時,促進新橋、義字街等市集發展。他亦希望與旅遊業界、政府合作,共同推廣新橋區深度遊,宣傳新橋區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