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局計劃4地點增全向行人過路設施

由去年11月起友誼圓形地取消地面往A區的轉向

為了進一步優化行人過路環境,交通局由2021年底開始,先後在全澳7個交界路口設置了全向行人過路設施,經評估設施成效理想,今年當局計劃再在4個地點,分別在黑沙環新街與馬交石街交界、馬場大馬路與長壽大馬路交界、看台街與長壽大馬路交界、看台街及中心街交界,增設全向行人過路設施。

北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舉行今年第一次平常會議,邀請交通局向委員會介紹全向行人過路設施規劃,以及友誼圓形地試行部分封閉措施成效。交通局交通規劃及建設廳廳長林志劍、交通規劃處處長源秋華、交通規劃處代表吳國豪、公共關係處代表黎俐婷列席會議。

陳瑜勇(左)、高岸峰介紹會議詳情

今年4處增斜行過路設施

會後北區社諮會副召集人高岸峰、陳瑜勇表示,交通局自2021年底,陸續於具條件的位置增設斜行式過路設施,組成全向行人過路設施(俗稱斜行系統),以進一步優化行人過路環境;至今全澳已經有7個交界路口設有全向行人過路設施,效果均令人滿意,設置全向行人過路設施的交界路口無論行人過路時間、還是交通情況都有所改善。

會上有委員建議增設更多全向行人過路設施,特別是人口密集的北區,高岸峰引述交通局解釋,並非所有路口都適宜設全向行人過路設施,當局需要進行評估,除了考慮車流量和行人通行時間,還要考慮安全問題,但承諾會持續進行綜合評估,在澳門有條件的地方設置全向行人過路設施。當局今年計劃分別在黑沙環新街與馬交石街交界、馬場大馬路與長壽大馬路交界、看台街與長壽大馬路交界、看台街及中心街交界等4處,新增全向行人過路設施,部分地點已設置了標誌站牌,短時間可以投入使用。

A區「九曲十三彎」道路有望拉直

另外,針對澳門大橋開通後,現時由友誼大橋經友誼圓形地轉往A區的車流有所減少,交通局經分析車流數據,於2024年11月10日起,試行封閉友誼圓形地地面轉往新城A區的路段,同時取消關閘往友誼圓形地方向、近進入馬萬祺博士大馬路路口的交通訊號燈。有關措施將繼續試行至2025年2月24日,以進一步監察措施成效和評估日後的恆常交通安排。

高岸峰表示,交通局介紹指,因友誼圓形地試行取消地面往A區的轉向,加上受交通訊號燈控制的路口比以往減少,在交通高峰時段,由友誼圓形地進入的交通總量提升了9%,而原本由東北大馬路經友誼圓形地地面往A1橋或友誼大橋方向的交通量,則轉移到友誼圓形地行車天橋,交通通行量提升,由關閘進入圓形地方向的車輛通行量比措施實施前增加23%,當局認為相關措施有效。 會上有多位委員關注A區交通優化及B匝道建設。高岸峰引述交通局表示,隨著A區建設落成,A區道路「九曲十三彎」問題,有條件拉直,日後車輛可以更快地透過A區到港珠澳大橋。至於具體措施則有待交通局公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