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 促進澳門繁榮穩定

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回歸之初,澳門本地生產總值為519億澳門元(1澳門元約合0.12美元),2023年已增長到近3795億澳門元。2023年底,澳門居民存款總額逾7000億澳門元,較1999年增長8倍多。25年間,澳門從一座寂靜冷清的海濱小城躍升成為亞洲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澳門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改善民生創造有利的條件。具體表現:一是澳門就業率不斷上升,2023年,澳門全年總體失業率為2.7%,今年2季度,總體失業率下降至1.7%,處於就業充分的水準。二是各類社會服務的受惠人次,由回歸初期每年8萬多人次,增至2023年逾520萬人次,增幅達64倍。三是教育是澳門居民最滿意的民生領域之一。澳門全面實施15年免費教育。目前,澳門共有10所高等院校,學生升讀大學比例約為95%。如今澳門實現全社會充分就業,百姓福利高,居民的幸福感強,向世界展示了「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

2021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發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為合作區建設擘畫美好藍圖。建設合作區的戰略意義就是要為澳門產業多元化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加速澳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促進澳門經濟平穩發展。12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賀一誠陪同下,來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考察,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指明方向。

截至2024年6月,在橫琴生活居住的澳門居民已達1.6萬人,就業的澳門居民約5000人,2024年前三季度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地區生產總值達373.49億元。當前,橫琴合作區已經入駐新製造、新中醫藥、新文旅、新金融的「4新」產業企業1.7萬家(截至2024年8月末),有力促進了澳門產業的轉型。2023年澳門非博彩行業的增加值按年實質增長20.7%,達到2207.3億澳門元,占澳門整體增加值比重超過6成。

今後我們要按照中央的總體部署,加速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要做好激發市場活力,突出澳門產業優勢,支持澳門青年人創新創業,加強科技創新驅動等方法推動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具體是以下四點。

一是激發橫琴的市場活力。按照「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封關運行要求,利用自貿區的靈活政策,加速推動境內外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的高效流通,擴大橫琴的開放程度,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激發市場的活力,吸引更多澳門企業、居民落戶橫琴。

二是利用橫琴合作區突出澳門優勢產業。利用澳門特區的優勢,橫琴良好的營商環境,發展資本市場,打造有特色的金融業,吸引國內外資本,培育壯大文化旅遊業、體育產業、會展業、大健康管理產業等等,吸引國內外客商,安置澳門青年就業,啟動當地經濟。

三是設立橫琴青年創新創業中心,支持澳門產業轉型。可以引入內地的大企業,以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結合數字經濟,通過產業鏈、供應鏈分工合作、分包發包、聯鎖經營等方式在橫琴發展澳門的數字文化傳播、數字會展、智慧健康、跨境電商、現代中醫藥等產業。

四是建設橫琴科技創新中心,以科技創新驅動為澳門經濟轉型提供動力。一方面,利用澳門特區各大學及內地高校為澳門培育科技創新人才,為澳門經濟多元化提供人才儲備。另一方面,利用澳門特區各大學的優勢引進國際頂尖人才,在橫琴設立諸如中藥現代化、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等研發機構,把橫琴打造成一個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的高地,形成大灣區創新鏈,推動大灣區經濟共同發展。

作者:暨南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  林學軍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