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環街市下月中關閉將活化利用

路環街市12月中關閉

《政府公報》昨刊登行政長官批示,原路環街市不列入公共街市名單之中。市政署表示,街市內已沒有攤檔經營,經綜合考慮路環發展趨勢,市政署對路環街市啟動活化再利用研究,路環街市將於12月16日起停止對外開放。社會民生促進會永遠榮譽會長陳溥森建議考慮增加熟食供應、悠閒茶座和文創工藝展銷等攤位或工作坊,使其功能變成一處悠閒消遣的場所,藉此打造一個嶄新的旅遊景點。

《政府公報》昨日刊登第 181/2024 號行政長官批示,原路環街市不列入公共街市名單之中。批示列明8座公共街市,分別是祐漢街市,包括祐漢街市小販區、祐漢小販大樓熟食中心及成衣區;提督街市(紅街市);營地街市,包括營地街市熟食中心;下環街市,包括下環街市熟食中心;沙梨頭街市,包括沙梨頭美食廣場;雀仔園街市;台山街市,包括台山街市小販區;氹仔街市,包括氹仔街市小販區。

市政署日前亦昨發出新聞稿指,月前,路環街市兩名攤販把攤檔交還市政署後,街市內已沒有攤檔經營。經綜合考慮路環發展趨勢、區內鮮活食品供應點的分佈、近年路環街市的服務功能成效,以及聽取路環社區意見,市政署對路環街市啟動活化再利用研究,以配合路環整體發展。

街市外圖攤檔已沒有營業

市政署現正對路環街市原址的發展定位展開研究,未來將透過不同渠道聽取社會意見,以配合路環整體規劃發展,善用公共資源,活化原路環街市建築物等大方向作整體考慮,並適時向社會介紹。

隨著路環發展、路環舊市區人口結構的變化、居民消費習慣的轉變,近年路環街市的人流量持續下降,月前,路環街市內最後兩名蔬果檔經營者向市政署交回攤位,路環街市將於12月16日起停止對外開放。

路環街市內攤檔已空置

政府曾構思活化方案注入新動力

路環市政街市(葡萄牙語:Mercado Municipal de Coloane)是目前澳門9座街市之一,位於路環田畔街、路環村西南面,是路環島唯一一座市政街市,於1892年興建,1893年正式建成。街市設計占地面積為15米乘20.5米,以一高1.7米石砌矮牆環繞,開有東、南、北三個出口;中間是5米乘12.5米以每邊四條高3.5米的多立克柱支撐木結構桁架鋪瓦面的市亭,四周沒有牆壁,以利自然通風和採光,其設計類似氹仔市政街市前身的嘉模墟舊街市。二十世紀後期澳門政府進行大規模修繕與擴建後的建築,亭子四周加建了舖位、辦公室、圍牆,室內加裝了電燈等照明設施,四周外牆粉刷成黃色。街市內檔舖數量不多,主要售賣一些蔬果肉類。

路環市政街市一直是本澳空置率最高的街市,街市攤販生意不理想,早在2016年時任民政總署管委會主席載祖義曾表示會考慮與路環居民討論改變該街市的用途。及後有社會意見提出冀擴建路環街市,不過署方稱,經多次討論和聽取意見後,總結出來還是要確保街市能持續經營下去,又謂已在構思活化方案,為其注入新動力。

然而多年來當局未有對街市進行大規模活化,攤販生意慘淡,路環街市和氹仔街市是全澳市政街市中租金最平的街市,2021年12月31日政府公布街市攤位月租按攤位面積乘以每平方米計算,其中祐漢街市租金最貴,每平方米月租210元,月租最便宜是氹仔街市及路環街市,每平方米月租60元。

路環街市衰竭消亡並非意料之外

社會民生促進會永遠榮譽會長陳溥森表示,隨著時代的變遷,年青市民的生活模式和市民飲食習慣的改變,使路環街市在時移世易中原有的功能在不斷削弱,甚至喪失。由於進入市場購物的顧客日漸減少,攤位的生意額在不斷萎縮,甚至達到了無利可圖的地步,導致小販們對繼續經營失去興趣,全盛時期擁有的23個(含散位)攤位到最後僅剩下一間菜檔和一個雜檔在苦苦支撐,整個街市變得空空蕩蕩。月前,碩果僅存的兩名攤販亦難以為繼,把攤檔交還給市政署,這顯示街市內已再也沒有攤檔經營。

陳溥森

他認為,路環街市的衰竭消亡並非意料之外,而是有跡可尋。究其原因,主要是區內人口老化,年青市民的生活模式與飲食習慣與老一輩的觀念存在差異,再加上原來樂於前來光顧的葡國籍居民絕大多數已回到原籍地生活,熟客大量減少。更重要的是,路環街市外圍缺乏購物泊車位和市販卸貨停車區,容易受到交通檢控處罰,於供需雙方都不利;另外,街市內部的建築結構因年久失修出現多處滲漏水,且通風透氣不足,使整體環境形成翳焗之勢,盛夏時節室內溫度甚至高達攝氏40度,不僅不利於各類商品的陳列存放,更令市民難以忍受悶熱而望而卻步。另一方面,《公共街市管理制度》(即俗稱《新街市法》)實施後,設置了承租人每年經營天數不能低於240天的規定,對年長承租者的經營意欲也產生一定的影響。

陳溥森與攤販了解情況(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倡將街市打造成嶄新旅遊景點

陳溥森支持市政署現正對路環街市原址的發展定位展開研究,擬在未來透過不同渠道聽取社會意見,善用公共資源,活化原路環街市建築物等大方向作整體考慮,以配合路環的整體規劃的發展。

他認為,原路環街市雖然佔地面積不大,僅有400平方米,但涼亭式的建築造型別具特色,再加上後期的修繕和擴建,故在一段較長的歷史時期內深受著路環華洋居民的歡迎。況且,離島路環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特色鮮明的漁港風貌,老街、棚寮、坡堤、埗頭、海景等場景,常吸引眾多市民和遊客前來尋幽探勝與拍照留念。如今要在新形勢下予以活化,就必須有計劃地配合離島旅遊的發展,融入多種元素,展開綜合整治和優化。首先要規劃好以街市建築原址為中心的周邊交通問題,理順人出行、車上落的矛盾。為保留街市建築的古風遺韻,應對內邊的佈局、水電設施和公共廁所予以創新的調整,建議考慮增加熟食供應、悠閒茶座和文創工藝展銷等攤位或工作坊,使其功能變成一處悠閒消遣的場所,藉此打造一個嶄新的旅遊景點。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