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文化遺產論壇昨開幕 共將文遺保護傳承推向新高度

一連兩日的「大灣區文化遺產論壇」昨在本澳開幕,是次論壇聚焦「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的融通與共享」,邀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代表、海內外文化遺產範疇的專家學者等發表專題研究成果和演講;同場亦將進行粵港澳大灣區文物主題遊徑平台啟動儀式。文化局局長梁惠敏表示,將緊緊依靠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秉持協同保護發展理念,與各灣區城市攜手合作,互利共贏,共同將大灣區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事業推向新高度。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及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由國家文物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社會文化司作為指導單位,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主辦,並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作為合作單位,以及由美高梅支持的「大灣區文化遺產論壇」昨上午在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舉行開幕禮,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中聯辦宣傳文化部副部長白冰、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新聞和公共外交部主任高原參贊、香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龍家有、澳門文化局局長梁惠敏、美高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總裁及執行董事馮小峰主禮。

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中)等主持開幕儀式

梁惠敏:片區活化計劃初見成效

梁惠敏致辭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地域相近、文脈相親、文化同源,歷史底蘊深厚、中西文化薈萃,在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上,具備了相互融合的天然基礎,蘊含著協同發展的澎湃動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近6年以來,通過多項子計劃和新建工作機制,大灣區各城市各展所長,粵港澳之間的聯動、協同與合作高歌猛進,在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活化及教育推廣上取得十分可喜的進展,特別是資訊共用、學術交流、聯合辦展、青少年研學及「海上絲綢之路」申遺等方面合作熱絡,活動層出不窮,掀開了新時代的華彩篇章。

梁惠敏

她續說,400多年來,中西方文明在澳門交流互鑒,多種語言文化、多元價值觀念、各類宗教信仰、不同風俗習慣相互影響、融和共存,為澳門留下眾多獨具特色文化遺產。特區政府十分珍視各類歷史文化遺存,不斷強化城市文化遺產保護,活化歷史文物建築,並致力推動非遺的動態傳承。為推進澳門「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促進歷史文化資源的轉化利用,特區政府自去年起聯動六大綜合度假休閒企業,以激發新創意,催生新業態,構建新景點為願景,開展多個歷史片區活化計劃,並已在展現澳門文化特色、活躍社區文旅氣氛、帶動創意產業發展方面初見成效。

冀加强大灣區歷史文化交流傳播

梁惠敏指出,澳門文化飽含嶺南文化、廣府文化的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始終是澳門最厚重、最鮮明和最具生命力的精神血脈,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主要發展定位,就是要更好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因此,將緊緊依靠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秉持協同保護發展理念,與各灣區城市攜手合作,互利共贏,共同將大灣區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事業推向新高度。澳門也將積極利用面向葡語國家、面向國際的種種傳統優勢,加强大灣區歷史文化的對外交流傳播,促進國際間文明交流互鑒,講好大灣區故事,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梁惠敏提到,是次相聚於澳門,研討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的關聯與價值、活化利用、科技應用及交流合作等重要議題,對於促進大灣區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無疑具有重大現實意義。最近,由廣東省文物局報送的「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傳承弘揚同根同源文化」項目,入選為國家文物局「2023年度文物事業高品質發展推介案例」,這給此次論壇增了一份喜氣,帶來了很大鼓勵。

甯漢豪:粵港澳合作迎來重要里程碑

甯漢豪:2022年在香港舉行「大灣區文物建築高峯論壇」,粵港澳三方在國家文物局見證之下,共同簽訂了《關於深化粵港澳大灣區考古及文物建築交流與合作意向書》。今屆論壇上,粵港澳三地合作又迎來了一個重要里程碑,啓動三地攜手籌劃的首條「粵港澳大灣區文物主題遊徑」,透過與教育相關的歷史建築,能夠凸顯三地在歷史及發展上的緊密聯繫,這種關聯從未中斷,延續至今。

甯漢豪

龍家有:冀完善合作機制共享資源

龍家有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的民心更加相通,民意更加相融,人文灣區的建設急速推進,山地山水相連,同根同源,擁有非常豐富的文化遺產。

龍家有

他期待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界以及是次論壇為契機,完善合作機制,共享資源,分享各地經驗和做法,合力推進大灣區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發展,讓更多的人們了解大灣區的文化遺產,讓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共同推動大灣區的文化發展繁榮,共建和諧美麗的人文灣區,共同攜手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灣區的力量。

大灣區文物主題遊徑網頁啟動

昨日論壇同場進行了「粵港澳大灣區文物主題遊徑」專題網頁啟動儀式。「粵港澳大灣區文物主題遊徑」是大灣區首條跨地域的文物主題遊徑,網頁架設於「粵港澳文旅資訊網」內,首條遊徑路線以教育類歷史建築為主題,包含粵港澳三地共99處與教育相關的歷史建築,為公眾了解粵港澳三地一脈相承的文化遺產體系建立了網上平台。未來,三地將繼續依托遊徑平台,共同打造更多具區域特色的文物主題遊徑路線,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協同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文物主題遊徑平台啟動儀式

是次論壇邀請多位專家及學者分別就「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的關聯與價值」、「文化遺產活化利用的理念與實踐」、「科技考古的應用與新發現」,以及「革命文物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等專題進行演講,內容包括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館員燕海鳴就專題「文化遺產活化利用:以大運河為例」,介紹文研院開展活化利用實踐的心得經驗,並總結文化遺產活化利用理念的思考;文化局代副局長蔡健龍分享「澳門社區活化項目計劃發展前沿」,探討如何讓文化遺産彰顯其文化價值及發揮社會影響力,在社區活化項目的理論與實踐上提供新路徑;香港保育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許焯權則就「可持續發展的文化遺産—香港的故事」為題,以案例形式闡述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的演變發展,探討各項目在達致計劃目標方面的優缺點。論壇藉由不同議題、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分享,拓寬彼此視野,促進大灣區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創新發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