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軌投入大但服務未如理想 林宇滔促公開招標營運提高效益
今年上半年,輕軌的日均載客量為1.1萬人次,總載客量較去年同期上升超過1.5倍,但與巴士日均載客59萬人次仍然相距甚遠,加上時有壞車停駛,沒有轉乘優惠和電子支付,令輕軌變成交通中的「雞肋」。 議員林宇滔批評,輕軌投入大但服務未如理想、乘搭率低、事故及意外頻發,源於輕軌「做好做差」毋須要問責,不需從社會和成本效益角度考慮問題。針對輕軌管理公司的長期經營不善,為提升效益及達致更佳的市場化營運效率,促請政府考慮將「輕軌系統運營、經營及維護之公共服務」如巴士及其他公共服務等進行公開招標競投,以提升管理和服務效率。
輕軌氹仔線2019年12月10日正式營運。當初為鼓勵更多人使用輕軌及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及澳門特區成立20周年,2019年12月及2020年1月可免費乘坐輕軌。因此,2019年12錄得日均33,000人次的乘客量,但由2020年2月1日起正式收費運營,當月乘客數量日均乘客量只有1,100人次。2023年12月8日,澳門輕軌媽閣站正式啟用,輕軌終於將氹仔和澳門「接通」,輕軌日均乘客量才開始突破1萬人次。根據輕軌公司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輕軌日均乘客量最高的月份是2月,有16,000人次,其次是8月,有15,900人次,但9月輕軌日均乘客量是13,500人次,回落至2023年12月水平。相較於日均乘客量58.69萬人次的巴士服務,百億輕軌的載客量可謂「小巫見大巫」,為此社會對政府堅持以「輕軌為主,巴士為輔」的交通政策存在很大的懷疑。
政府平均每年向輕軌補貼7億
此外,據輕軌公司年報所示,2023年輕軌總收入為7.7億元,當中營運收入為2,000萬元,其中13,500元是票務收益,租賃收入為195萬元,停車場收入為59.6萬元,政府財政援助的7億元等等。而2022年政府對輕軌的財政援助則約6.5億元,較2021年的7.6億元減少了約1億元,根據2022年輕軌公司年報解釋,是由於輕軌營運開支下降,以致該公司向政府申請的財政援助減少。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到,政府平均每年要輕軌公司投入逾7億元以維持輕軌運作,但輕軌服務卻是「高成本低效益」。
「做好做差」毋須問責是問題核心
如何提高輕軌乘搭率一直為會關注焦點,惟輕軌公司接手營運輕軌後,未見有任何動作來提高乘客量,似是任其放任自流。林宇滔承認,若澳門想要改善交通,輕軌不能少,皆因澳門道路使用率已飽和,輕軌投入大但服務未如理想、乘搭率低,源於輕軌「做好做差」毋須要問責。他舉例,較早前輕軌員工由外判公司港鐵轉入輕軌公司,員工年資不被輕軌公司承認,雖經過多番協調事件最後得到處理,事件反映輕軌公司只為慳成本,不理員工基本權益和法律保障,倘不是有議員介入,事情會「更加離譜」。
林宇滔又提到,輕軌於9月29日至10月1日一連三天提供免費乘搭,但在推出第一天卻因故障,部分路段的列車需要停止服務約3小時才恢復正常,影響大批乘客。10月11日晚8時半,輕軌協和醫院站至蓮花站的列車一度故障,事實上,輕軌營運多年來盡管載客量極低,但事故及意外頻發,作為監督實體的交通局未曾披露過對輕軌有何處罰,而按現時體制,即使交通事務局對輕軌違法行為的處罰,也是將公帑「左袋交右袋」,全缺乏阻嚇力,更變相由全社會承擔輕軌公司的過失。
特區政府透過第137/2017號行政長官批示,將「輕軌系統運營、經營及維護之公共服務」根據第3/90/M號法律《公共工程及公共服務批給制度的基礎》,以豁免進行公開競投的方式無限期交給「澳門輕軌股份有限公司是政府全資有限公司」,為提升效益及達致更佳的市場化營運效率,林宇滔促請當局慮將「輕軌系統運營、經營及維護之公共服務」如巴士及其他公共服務等進行公開招標競投,以提升服務文率及更合理對合同作出監管。
多元支付非技術困難而是不想做
輕軌不能提供多元支付一值是社會詬病,只能以澳門通/輕軌通入閘,還未引入掃碼、NFC 、信用卡支付等方式。隨著使用人數增加,問題突顯,有意見建議可以局部在未開通的線路或人流較多的站更換多元支付入閘機,然而較早前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直言,不可能做到局部調整,指任何優化都必需整個輕軌網絡作調整,以免乘客在不同站點支付時出現混亂。
林宇滔認為,從做好旅遊城市配套角度,澳門輕軌提供多元支付已是逼在眉捷,社會一直「老調重彈」促請當局解決相關問題,但因為毋須問責,所以輕軌公司一直不去解決入閘機問題,據有熟悉輕軌系統人士指,現有系統一早已預留模組塊新增其他支付進去,事情並不複雜,只是當局「想做與不想做」問題,而非技術問題。他個人認為,就算難做都要做,因為人多時輕軌公司要額外增加其他櫃台人工收取電子支付,他質疑,為何當局不直接解決多元支付問題?
他亦不認同當局所謂「一換就要換全部入閘系統」的言論,局部更換入閘機亦是有效辦法之一,起碼令乘客多一個選擇。但現在狀況就是「只要佢(輕軌公司)不想做、厚面皮,大家都奈佢唔何」。他相信,倘若輕軌繼續按現在的管理方式,即使日後輕軌其他線路起好,都不會起到很大的交通作用。
林宇滔又舉例指,收到居民投訴指,因員工換班,售票櫃台一度停止了15分鐘服務,「乘客因為無澳門通卡,而要白白等員工換班15分鐘才有人售票。」事件反映輕軌公司在人員管理上存在缺失,相關安排亦非常官僚。「任何服務業都有換班情況,我哋唔會有意見,但令服務停頓,就只有輕軌先會出現。」情況令人難以接受。
風球除下後同步復運是基本要求
9月6日八號風球除下後,輕軌未能與巴士同步復運,輕軌公司解釋指全線檢查至少需兩小時,坊間憂日後石排灣、橫琴線和東線開通,輕軌復運時間會更長。
林宇滔質疑,為何巴士公司可以在風球除下後立即復運,但輕軌卻不能?輕軌要做全線檢查,難道巴士就不需要?現時氣象局會提早通知八號風球何時除下,以便居民盡早作出交通安排,「點解巴士可以風球除下就行到?因為人哋一直有人睇住囉!」明顯是輕軌公司沒有安排和沒有留意氣象局消息,「巴士都做到嘅嘢點解輕軌做唔到呀?邊個叫你(輕軌)八號風球除下先返工?如果係檢查軌道,由輕軌行一轉就睇到啦,行一轉唔使要兩小時呀?」
他並指,況且澳門輕軌系統,當軌道有障礙物是會自動停車,幾時會變成八號風球後行車特別危險?檢查線路和人員就位,應該八號風球除下前就準備好,他形容輕軌公司的解釋根本是砌詞狡辯,不是延遲復運的理由。與風球除下同步復運是公共事業基本要求,做不到應有人被問責,有人者居之,甚至由有能力承投人負責輕軌營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