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倡澳結合粵西文化資源 做大旅遊業提高承載力
澳門公務人員聯合總會(公總)昨舉行「澳門與區域經濟協作發展」公共行政學術研討會,邀請4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夠分享他們在區域經濟協作發展方面的真知灼見。其中,中衡智匯協會會長、行政會委員楊道匡認為,澳門發展成為世界休閒旅遊中心,做大旅遊業,需思考如何提高本澳旅遊承載力,他建議澳門結合粵西沿海一帶的文化和環境資源,共同做大旅遊業,同時善用本澳國際機場和海外辦事處等對外商貿優勢,發揮本澳在國家對外發展中的獨特作用。
「澳門與區域經濟協作發展」公共行政學術研討會昨下午舉行,中聯辦社工部處長費春燕、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局長張作文,全國人大代表、工聯總會會長何雪卿,立法會議員李靜儀、李振宇,郵電局行政委員會委員鍾煥玲、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副理事長曾澤瑤、公總會長彭冠豪、副理事長陳偉傑。等出席。主講嘉賓則有原國務院參事、清華大學施祖麟教授和殷存毅,行政會委員、中衡智匯協會楊道匡,以及城市大學副校長葉桂平。
彭冠豪致辭時表示,區域經濟協作發展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對於推動全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澳門,正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文化背景,積極探索多元化的經濟發展路徑。可見,今天的研討甚具意義,期望有助於促進澳門與內地尤其是大灣區和深合區之間的合作與聯動。
他指出,研討目的有四:一是促進合作交流。冀搭建平台,使專家學者分享他們在區域經濟協作方面的真知灼見;二是深化理論研究。針對性、系統性探討區域經濟協作的理論基礎,包括其對促進經濟增長、提升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作用;三是推動政策建議。明確在區域經濟協作過程中,政府的積極引導和支持至關重要;四是探索發展方向:促使社會深刻認知隨著科技發展的一日千里,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的興起為區域經濟協作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施祖麟:聚力新興產業優化經濟結構
在《中國區域發展戰略與宏觀經濟》中表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支撐,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他分享了對澳門未來發展的看法,認為當前澳門進入了傳統產業升級轉型、新興產業起步發展的關鍵時期,鞏固提升優勢產業的同時,也要聚力發展新興產業並優化經濟結構。
他認為,本澳發展的「1+4」產業較符合現時情況,因為經濟發展需慢慢轉型,包括思維變化和投資的轉向,更關鍵是人才儲備。本澳大健康業還在起步階段,暫未有太多成效,建議當局持續推動。
施祖麟指出,澳門未來經濟發展需要「明確一大目標」,即成為面向「一帶一路」國際市場,聚焦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積極將澳門建設成為國際化的旅遊中心、全時化的休閒中心、品牌化的文化中心、品質化的服務中心、通達的集散中心等多中心融合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落實三項協作」,即包括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大灣區旅遊合作和泛珠三角旅遊一體化,形成產業聯動發展模式,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創造廣闊空間和強勁動力;同時要「彰顯四大特色」,即「世界文化遺產之地」特色,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積極參與國際傳播,把澳門建設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平台等。
楊道匡:發揮澳在國家對外中獨特作用
楊道匡在《粵澳與橫琴深度合作區的規劃與建設》為題發言中表示,近年粵澳深化合作的政策制定和措施推進,以及深合區發展狀況,今年8月30日,在橫琴深合區成立三周年之際,由粵澳合作組建的橫琴粵澳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設立,公司由粵澳雙方出資組建,註冊資本200億元,將以投資橫琴、投資實體經濟、投資「四新」產業項目為重點,著力打造支持合作區產業發展的重大投資平臺。至今年上半年,澳資企業有6,200家。今年上半年橫琴新街坊正式發售,澳門居民陸續入住,形成綜合生活區。
他同時指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在發展定位明確提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新平台」,主要推進四大新產業:科技研發高端制造、中醫藥大健康、文旅會展商貿和現代金融。國家發改委公佈了鼓勵類產業目錄共有185項,認為文旅會展商貿可先行,另外還有大健康與中醫藥產業,而國際高品質消費博覽會暨橫琴世界灣區論壇則可助力國家對外發展。
楊道匡表示,2019年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澳門的發展定位是4個中心城市之一,他個人認為,澳門位於珠江西面,主要與珠江西城市合作,例如珠海、中山、江門、陽江。旅遊方面可再伸延至茂名、湛江等粵西城市。澳門發展世界休閒旅遊中心,需要有幅地支撐,2019年全年訪澳旅客量有接近4,000萬人次,社會要思考,澳門是否可以無限量接待旅客,以及如何提高旅遊承載力,他建議本澳結合粵西沿海一帶的文化和環境資源,共同做大旅遊業,同時善用本澳國際機場和海外辦事處等對外商貿優勢,以及爭取邀請紐約、東京等世界著名灣區城市加入世界灣區論壇,發揮本澳在國家對外發展中的獨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