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日本忠烈將軍楠木正成的神社——湊川神社

湊川神社

日本兵庫縣神戶市有著名的神社——湊川神社,這神社是紀念在日本鎌倉幕府末期時期一位忠於日本天皇的將軍——楠木正成,此將軍因為擁護天皇,反抗鎌倉幕府對天皇的控制而戰死。楠木正成與戰國末年的真田信繁、源平合戰的源義經並列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劇英雄。

湊川神社位於神戶市湊川駅出口旁,該神社由明治后提議,明治天皇批準興建的神社,為表彰楠木正成忠貞報國、捍衛皇室的功勞,特地在楠木正成戰死地湊川建立湊川神社以奉祀殉難的楠木正成及楠木一族。

神社於明治2年(1869年)始建,含墓所・殉節地共7,000多坪,明治5年(1872年)5月24日建成。神社正門是表神門,旁有明治天皇親筆石刻的碑文,神社內有主殿祈祷殿、和另外兩個副殿參集殿和神能殿,還有一個楠公會館、寶物殿,此外,神社還有楠木稻荷神社和鳥居。神社為免費開放,神社有漫畫介紹楠木正成的生平,可以簡單了解當時的日本歷史。

湊川神社供奉大楠公將軍

楠木正成出生於1294年(相當於中國元代中期)的河內國,即現今大阪府的東部,因為出生地的金剛山西麓的觀心寺莊一帶種植了楠木樹因而取名,據說是散民族長,後成為流氓的武士,之後廣收手下成為了擁有武裝隊伍的將領,並至死追隨後醍醐天皇,成支持後醍醐天皇反抗鐮倉幕府的主要軍士之一。

湊川神社鳥居

元弘元年(1331年)後醍醐天皇密謀剷除鎌倉幕府,但計劃敗露出京都,號召各地豪強起兵勤王,當時楠木正成在下赤坂城起兵響應。後醍醐天皇的勤王兵不及鎌倉幕府兵精人多,結果戰敗,後醍醐天皇被流放隱岐島,楠木正成與護良親王仍展開抗戰,利用游擊戰與幕府軍交鋒,成功擊退對手。

1333年,後醍醐自隱岐島脫逃,與支持者舉兵反幕。鐮倉幕府派兵鎮壓,但幕府大將足利尊氏卻陣前倒戈,滅亡鎌倉幕府,開啟了室町幕府時代。後醍醐天皇在重返京都後實行建武新政時,採中央集權制,將國家的行政、軍士人事任免權集中於天皇手下,並削除幕府將軍的勢力。建武二年(1335年)足利尊氏起兵反抗天皇,楠木正成再次勤王,成攻擊退足利兵,足利氏逃至九州,一年後重整旗鼓,再次以大軍進逼京都。當時楠木正成明知此戰必敗,向後醍醐天皇提議退出京都以退緩方式應對叛軍,但不獲同意。天皇命楠木正成迎戰足利軍。楠木正成明知此戰必敗但仍捨命出戰,率領少數親兵在湊川擊足利直義大軍,結果戰敗,在際留下「我願意七次轉世報效國家」的遺言,與胞弟楠木正季互刺而死。後醍醐天皇最終不敵足利兵,逃至南部吉野(今奈良縣吉野町)。足利氐則另擁光明天皇,成為北部朝廷,不過後醍醐天皇仍堅稱自己為正統,和擁護者開設南朝朝廷,於是開啟了長達56年的南北朝時代。

大楠公將軍像

由於楠木正成對後醍醐天皇的至死追隨及慷慨付義的精神,他的忠烈事跡獲得了日本人的認同,他的遺言後來更成為日本軍人的口號。

社神公園內的奉祀品

攝影/撰文:閒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