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咳嗽證型及食療保健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証候之一。分別言之,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一般多為痰聲並見,難以截然分開,故以咳嗽並稱。最近流感病毒肆虐,加上天氣潮濕多雨,很多人也因此不小心「中招」,但最令人頭痛的可能不是期間的惡寒發熱、身痛乏力、腸胃不適等問題、而是其他症狀都明顯好轉後,唯獨咳嗽一直反覆不癒。按中醫理論來說,一是外感之邪仍殘留未清,故仍咳嗽不癒;二是本身正氣不足,常見的有肺氣虛、脾虛、腎虛等,故病癒後,咳嗽仍然反覆不止等,正如《黃帝內經》。《素問·咳論》中也有提及 「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

在此期間,也許很多人也嘗試過的一些偏方或食療,希望能盡快解決咳嗽這個問題,當然,在沒有中醫專業的人士指導下,效果可能也是時好時壞、或者強差人意、更甚者可能會導致咳嗽症狀加重。歸根究柢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辨證錯誤,把寒的當熱治,把熱的當寒治等等。

那怎樣分辨自己什麼證型的咳嗽呢?是寒?是熱?是虛?還是實呢?除了我們最常聽到的痰白屬寒、痰黃綠屬熱等用顏色來判斷寒熱外,我們還可以透過觀察;如早晨咳嗽陣發加劇,咳嗽連聲重濁,痰出咳減者,多為痰濕或痰熱咳嗽;午後、黃昏咳嗽加重,或夜間時有單聲咳嗽,咳嗽輕微短促者,多屬肺燥陰虛;夜臥咳嗽較劇,反覆不癒,少氣或伴氣喘者,多為久咳至喘的虛寒證。咳而聲低氣怯者多屬虛,洪亮有力者多屬實。飲食肥甘厚味、生冷食物加重者多屬痰濕;情志郁怒加重者多因氣逆有火等;遇勞及受涼加重多為痰濕、虛寒等。最後,我們可以再配合望舌,就能有一定程度的判斷,知道自己現在的體質狀態是怎樣,然後再選擇相應的食物去輔助。一般來說,舌質紅代表有熱或陰虛火旺,舌質淡紅或者白、代表氣血虧虛或寒;但是如果舌苔很厚、顏色不管黃還是白,都一定不能盲目進補,否則有可能會加重病情,若對自己體質還是不清楚的話切忌胡亂服食偏方湯水,應找中醫去為自己辨證開方等。

接下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日常咳嗽的食療有那些,如咳嗽痰多色白,飲食可以適當的選用有袪寒化痰的食材,如生薑、陳皮、化橘紅、紫蘇葉等;如痰黃質稠,可選用一些清肺化痰的食材,如魚腥草、枇杷葉、川貝、薏苡仁等;氣虛咳嗽,症狀如咳嗽無力,動則汗出易疲,食療上可選擇党參、太子參、黃蓍、五指毛桃、淮山、蓮子、茯苓等健脾袪濕補氣;陰虛咳嗽的,乾咳無痰五心煩熱的,可選用些潤肺化痰的食材,當用的有麥冬、沙參、百合、桔餅、青果、雪耳、雪梨、蜜棗等等。

最後再次提醒大家,由於咳嗽病情一般單一證型出現的情況較為少見,多為錯綜複雜、寒熱互見,若果在病後咳嗽反覆未見好轉、在確信對症的情況下飲用食療湯水仍未見好轉,應繼續就醫及做進一步檢查,以免貽誤病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