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新質生產力」的我見
今年3月初在北京舉行的兩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習近平主席多次提到「新質生產力」一詞,以示對此非常重視。我們澳門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代表回來後舉行的兩會精神傳達會中亦把這項信息向澳門各界傳達。由於我們受各自的專業所限,對於這項「新質生產力」未必能完全理解;也由於這涉及全國進一步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指導方向,若只站在國家的局部 (例如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角度,同樣是瞎子摸象,各有各自的理解;海外諸國更由於經濟體系與我國的差異,很難準確地閱讀。大家若想進一步學習,可參考國家發改委的文章,作為落實執行黨中央關於國家發展改革工作的部門公開的文章,很有參考價值。此外,筆者推薦閱讀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院院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展長、曾任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在不同平台對於「新質生產力」的見解。綜合而言,「新質生產力」是根據生產力與社會發展的「技術-經濟」邏輯作出符合當今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一種闡述。正如林毅夫所言,中國正面臨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特性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在這方面有很多機會。通過新經濟與技術創新結合,可以以中國的相對優勢,推動經濟進一步發展、增強競爭力,並實現將中國的標準變成世界的標準。何謂「新質」?「新質」是指創新的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在新經濟上,利用三大優勢進行創新;第二種是在傳統產業上的追趕優勢,從而提升生產力。簡而言之,就是以創新技術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並同時以創新技術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及升級。通過上述兩種「新質」,帶來生產力的提升,便是「新質生產力」。對於澳門而言,發展「新質生產力」又是甚麼?筆者日前接受澳門某媒體的採訪中回應相關問題,根據有限的理解,澳門政府推動的「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其實已體現「新質生產力」在澳門的實行。4大新產業以創新科技為基礎,配合相對應的科技人才培養,帶來新的經濟成果是其一;此外,同時通過創新科技的應用帶來產業的轉型,提升傳統產業的經濟產出,就是澳門的「新質生產力」實踐。當然,「新質生產力」的存在,跟很多國家的逆全球化,國際上出現的各種經濟困境有關,澳門作為國家的一部份,除了自身產業發展之外,怎樣利用好「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以及「一國兩制」的市場優勢,也是「新質生產力」的工作部份。以上為筆者的淺薄理解,如有錯謬,敬請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