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公共圖書館接待254萬人次 文化局:本澳閱讀文化氣氛濃厚

文化局指本澳閱讀文化氣氛濃

近年政府提出要建設澳門成為「閱讀之城」,透過優化公共圖書館軟硬體設施,提供各式各樣的閱讀資源及推廣活動,鼓勵青少年及兒童走進圖書館、培養親子閱讀習慣的措施,建立家庭閱讀素養。文化局表示,2023年本澳公共圖書館共接待254萬人次,較2022年上升28.5%,去年有1.5萬人辦理讀書證,按年增長逾1倍,本澳閱讀文化氣氛濃厚,文化局會將繼續組織不同類型活動,從多元方向入手,加強本澳閱讀風氣。

隨著科技發展,居民接收資訊渠道多樣化,不少人平日「睇手機多過睇書」,文化局公共圖書館管理廳廳長呂志鵬、教青局非高等教育廳廳長蔡敏芝、學聯理事長蕭顯華昨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探討如何提高本澳閱讀風氣。

(左起)蕭顯華、呂志鵬、蔡敏芝出席《澳門講場》

文化局:去年圖書館接待人次按年升3成

呂志鵬透露,2023年公共圖書館共接待254萬人次,較2022年上升28.5%;今年首兩個月的入館人次為42萬,按年增27%;去年的書籍、影音借閱冊次達57萬,按年上升13.4%,借閱人數達28萬,升幅16%;去年有1.5萬人辦理讀書證,增長逾1倍,總體趨勢良好。去年借閱量最多的是語言文學類館藏,而科學類書籍的借閱數量亦有明顯增長。

呂志鵬認為本澳閱讀文化氣氛濃厚,文化局持續組織不少活動,加強本澳閱讀文化,在4至5月舉辦「全城共讀日」外,亦會透過小型分享會、書籍交換等推廣活動,並在餐廳和咖啡廳、醫療診所等放置圖書,方便居民在等候期間可以閱讀,加強本澳閱讀風氣。

呂志鵬又稱,市民使用手機是不可逆趨勢,當局會加強線上閱讀推廣,除了紙本書籍,局方亦提供電子書、雜誌、數據資料庫等供居民借閱,至今當局的電子資源數據庫已有29個,類型多樣,涉及宗教、應用科學、史地、語言文化等,讓市民透過數據庫自行揀選閱讀內容及方向。

以繪本作切入點提升兒童閱讀興趣

呂志鵬強調,文化局亦重視兒童文化培養,他認為,鼓勵兒童閱讀,須從多元方向入手,兒童最喜歡看圖畫,當局以繪本為切入點,在轄下多個公共圖書館設有「故事天地」活動,透過說故事、手工、唱遊及互動遊戲等方式,從小培養兒童閱讀的習慣,強化兒童思維,促進親子關係。

現時多個公共圖書館設有「故事天地」活動

有家長關注幼兒讀閱,呂志鵬介紹,文化局於2023年推出「嬰幼兒閱讀有禮計劃」,自2023年7月1日起在多間公共圖書館向合資格的本澳嬰幼兒派發閱讀包,閱讀包分為中文包和葡文包,每個閱讀包內均包含5本適合不同年齡階段兒童自主閱讀或進行親子共讀的圖書。截至2023年12月,逾4,600名合資格嬰幼兒已領取閱讀包。

當局以繪本為切入點提高兒童閱讀興趣

有市民反映親子共讀時出現困難,希望當局多舉辦親子共讀活動和協助提升共讀技巧。呂志鵬回應稱,親子共讀最重要是陪伴,很多兒童認為閱讀所得的知識未能應用到生活當中,從而覺得閱讀不重要,家長可作為兒童閱讀的參考標桿,教導正面閱讀方法,改善子女對閱讀的睇法。

至於培養在職人士持續閱讀,呂志鵬表示,公共圖書館著力推廣不同人群閱讀,當中學生和幼兒是當局主要推廣閱讀人群,皆因這些人群閱讀時間最多,成人時間則較為彈性,可針對個人嗜好、流行文化等進行推廣,希望吸引在職人士走入圖書館閱讀。局方亦購買了不同類型雜誌、報紙,方便市民在不同時間和不同空間深入閱讀。

教青局:透教育基金聘校園閱讀推廣員

有家長反映,子女學校課業多,孩子根本沒有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冀當局作出監管。蔡敏芝回應指,感受到家長關心子女的閱讀需要,教青局每年透過學校運作指南,向學校提供有關學生功課和測驗的指引,讓學校適當地安排學生的測考量、時間等,在學科測驗上和不同老師間作出溝通和錯峰安排,令各科測考可以平均分配。

蔡敏芝稱,學生掌握閱讀技巧有助提升學習能力,當局會透過教育基金聘用閱讀推廣專職人員,協助開展校內閱讀推廣活動,購置圖書及電子書,構建良好閱讀環境。當局近年與文化局合作,在校園內設有自助預約書櫃,方便學生預約公共圖書館。

學聯理事長蕭顯華指出,現時流行速食文化,大家較願意在交通、飯後時間用手機閱讀感興趣的推送貼文,改變了傳統的閱讀方式,凸顯推廣閱讀風氣的重要性,但要進一步提高閱讀氣氛,須由父母從小培養子女閱讀習慣,以及盡量減低「閱讀等於做功課」的感覺,減少學生對閱讀的抗拒。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