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全力做好雙慶活動籌備工作 歐陽瑜:遵特首部署以居民福祉為優先

當局計劃將澳門協和醫院發展成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立法會開始昨辯論明年度社會文化領域施政方針,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表示,明年將圍繞三個主軸開展工作,持續完善民生服務,為居民謀求更好的發展空間;配合多元發展所需,部署社文各項工作;融入國家及區域發展,深化對外交流。明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和澳門回歸二十五周年的重要時刻,將全力做好明年雙慶活動的籌備工作。社會文化範疇將遵照行政長官的統一部署,嚴格依法履行責任擔當,以居民福祉為優先,積極回應廣大居民的關切需要;同時,致力因應社會發展所需,貢獻應有力量,築牢特區繁榮發展的根基。

立法會議員聽取歐陽瑜等社會文化範疇政府官員回應施政報告相關範疇議題

明年重點加強慢性病的防治

歐陽瑜引介社會文化範疇明年度施政方針時表示,在完善醫療衛生保障方面,澳門協和醫院以公共醫療服務優先為原則逐步提供服務,並進一步發揮衛生中心的網絡優勢,建立慢性病管理質量評價體系,同時,加強與非牟利醫療機構和私人診所的合作。2024年,將重點推行健康生活模式,鼓勵企業為員工提供健康的工作環境,重點加強慢性病的防治,持續做好控煙控酒的工作,鼓勵居民使用中醫藥進行預防保健,並持續舉辦各類大眾體育活動,致力建設健康城市。

歐陽瑜

當局持續關注居民精神健康,將進一步落實有關預防、辨識及支援高危群體的機制,特別是高風險個案的跟進,並強化社區醫療機構的參與;同時,加強「以愛同行」工作小組的各方聯動,充分發揮「綠色通道」的作用,並為家長、教師及輔導團隊提供更多培訓。

明年使用《國家安全教育》補充教材

教育方面,將與教育界共同開展調整《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及「基本學力要求」的工作,加強愛國愛澳教育、培養人工智能素養,並透過支援學校配置人工智能和科普教育設備及「學生科技教育普及計劃」等措施,支持青年學生朝理工科專業發展。同時將建構更完備的升學和就業調查,協助學生做好生涯規劃。另外,將深化一條龍葡語學校的建設及資助赴葡升學,培育葡語複合型人才;並推進制定教學人員專業發展制度,促進專業成長,以及適度調升教學人員專業發展津貼及直接津貼,從多方面支持教育優質發展。

2024年將完成出版全套《國家安全教育》補充教材並投入使用,並整合現有「初一綜合體驗教育營」及教育與青年設施,推出以初一學生為對象的「愛國主義教育營」,同時透過各種多元化活動,增強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持續深化愛國愛澳教育工作。

優化教育軟硬件建設方面,明年將完成東區-2的8所學校校舍和1個教育中心的設計工作,澳門大學因應師生規模開展多項設施的建造及裝修工程,理工大學新大樓於2024年竣工,旅遊學院氹仔校區將進行教學廚房等設施的完善工程。另一方面,我們持續與內地溝通辦學政策,探討本澳高校在深合區開展創新的辦學模式。

打造「演藝之都」塑造「體育之城」

文化和體育方面,將全力做好明年雙慶活動的籌備工作,並系統推進「一基地」建設。將完成全澳第四批不動產評定程序,開展全澳第一批具重要文化價值的動產評定;此外,青洲坊圖書館將正式啟用,按序推進新中圖建設,並透過各類資助支持藝文界開展多元的文化活動。同時,積極開展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澳門賽區的各項籌備工作。

加強盛事聯動方面,在優化既有文體節慶盛事品牌的基礎上,持續擴大盛事的效應,並透過推動在澳門舉辦高規格體育賽事及大型演出,更好聯動民間及綜合度假休閒企業,優勢互補,致力將澳門打造成為「演藝之都」及塑造「體育之城」的形象。

致力將澳門打造成為「演藝之都」(圖為黑盒劇場)

致力將澳協和發展成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明年將繼續緊扣澳門特區「二五」規劃的目標,並按照「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積極參與特區的整體部署。在助力大健康產業發展方面,將草擬《無菌藥物生產質量管理規範》及《生物製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逐步提升藥物行業的水平及競爭力。此外,將透過澳門大學設立的「澳門中藥檢測中心」及「澳門中藥研發中心」,打造具影響力的澳門經典名方研製技術體系和創新平台,加強發揮高校科研力量。同時,推進小型醫療器械監管制度立法工作,制定《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並審視醫療機構牌照制度,研究增設介乎於醫院和診所之間的醫療機構類別,拓展醫療市場發展空間。

致力將澳門協和醫院發展成為面向大灣區和周邊地區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根據衛生局制定的公共臨床服務計劃,首階段提供健康管理、專科門診,逐步啟動以放射治療為主的綜合腫瘤治療服務,以及內外科住院服務等,亦提供包括醫學美容、中醫等特色服務,吸引更多以醫療和保健為目的之旅客來澳,帶動本澳醫療行業多元化發展。

設文創企業成長發展培訓計劃

在深化「文化+」發展方面,將全力推動與綜合度假休閒企業合作活化六個歷史片區,透過特區政府政策主導,由具豐富營運經驗的企業參與構思及注入完善的運作及經營模式,為業界創設參與的平台,合力為澳門打造各具特色的文旅景點;同時,將優化各項文化設施,持續推出資助計劃,推動開發與澳門影視、文化展演相關的服務和產品;同時,設立「文創企業成長發展培訓計劃」,強化本地文化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在推進「教育+」發展方面,透過在科學館引入國際性或全國性的科普活動,以及推動高校舉辦多元化的專業考試和培訓課程等措施,打造「教育之城•研學之旅」品牌項目,藉此加深外地學生對本澳教育服務的認識,促進其來澳升學的意願。

在培養及儲備人才方面,將籌劃推出多個與產業發展相關的高等教育學位課程,並透過優化獎、助學金計劃,對接與本澳產業發展相關的學科專業。此外,持續培養專科醫生,強化醫療專科人才隊伍建設。同時,依法實施人才引進制度,發揮人才的引領帶動作用,提高澳門的創新力、競爭力及國際知名度。

新街坊澳人子弟學校明年投運

2024年,深合區內各項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配套設施按序投入服務,其中「澳門新街坊」的第一所澳人子弟學校將於2024/2025學年正式投入運作,並優先開辦幼兒教育及小學教育;區內的衛生站、家庭社區服務中心及長者服務中心亦按計劃投入服務。 在深化對外交流和區域合作方面,將持續拓展與葡語國家、瑞士及國際組織等國家和機構在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深化合作,務實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協作備忘錄》的有關工作。同時,配合《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將葡韻嘉年華等品牌項目延伸至大灣區,發揮澳門的平台作用;並將繼續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及大灣區城市的體育交流,拓展本澳與葡萄牙在體育領域的交流合作。

新街坊澳人子弟學校明年投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