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兆佳:疫後經濟反映滯後 本澳銀行業本身抵禦風險能力足夠

葉兆佳指今年是經濟滯後的反映

行政長官賀一誠於8月11日出席立法會答辯時提出,關注到本澳銀行的澳門境外貸款不良比例,並提出希望本地金融業界作出境外貸款時要審慎,避免相關部份影響到本澳整體資產質量。澳門銀行公會主席葉兆佳表示,疫情期間世界經濟發生比較大的變化,資產發生不良變化都是可預期,今年是經濟滯後的反映。由於澳門銀行業大部份資產均非本地,同樣會受影響,故影響了資產質素整體情況。但總體而言,業界有足夠的準備金,對金融穩定暫時沒有不良影響。

本澳銀行國際資產及負債總額均按季下跌

澳門金融管理局統計顯示,至今年6月底,國際資產及負債總額均按季下跌6.4%。銀行對外業務主要分布在亞洲地區。國際資產為21,248億澳門元,國際負債為20,720億澳門元,兩者均按季下跌6.4%。

在2023年第二季,國際性業務佔澳門整體銀行業務的比重回落。國際資產佔銀行體系總資產的比重,從2023年3月底的85.6%下跌至84.7%;而國際負債佔銀行體系總負債的比重,從2023年3月底的83.4%下跌至82.6%。澳門元佔國際性銀行資產及負債的比重分別為0.9%及0.6%,港元、美元、人民幣及其他外幣在國際資產中分別佔32.4%、42.9%、20.4%及3.5%,其在國際負債中的比重則分別為34.6%、37.7%、23.6%及3.4%。

澳門銀行的國際資產中,至2023年6月底,澳門銀行的國際資產總額按季下跌6.4%,金額為21,248億澳門元(2,632億美元);其中,對外資產按季下跌7.2%至15,464億澳門元,而本地外幣資產減少4.3%,金額為5,785億澳門元。作為國際資產主要組成部分的外地非銀行貸款下跌7.7%,金額達6,240億澳門元。

澳門銀行的國際負債總額較3個月前下跌6.4%,金額為20,720億澳門元(2,567億美元);其中,對外負債及本地外幣負債分別按季下跌8.8%及3.2%,金額達11,589億及9,131億澳門元。澳門居民及特區政府存放於澳門銀行的各類外幣存款是國際負債的主要組成部分,這類存款減少1.8%,至2023年6月底的6,756億澳門元。

葉兆佳(資料圖片)

澳門的國際性銀行業務主要分布在亞洲地區。至2023年6月底,澳門銀行體系對外資產中,對中國內地及香港的債權各佔40.5%及26.1%。與此同時,對葡語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債權比重分別為0.8%及11.0%。在對外負債方面,對香港及中國內地的負債各佔總體對外負債的42.6%及37.9%;而對葡語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負債比重分別為0.6%及6.8%。

本澳銀行資產質素情況良好

葉兆佳指,疫情三年,世界經濟發生比較大的變化,資產發生不良變化都是可預期;由於疫情首兩年反映不是太明顯,今年是經濟滯後上的反映。他續指,澳門銀行業大部份資產均為非本地,也會受本地經濟因素影響,世界不同地區的情況構成不同風險,聚集風險因金額比較大,所以反映出來的數目/金額都會比較大,故影響了資產質素整體情況。他指,業界亦關注有關情況,亦有按金管局要求及業界準則,準備足夠的準備金,對金融穩定暫時沒有不良影響,總體風險上,本身抵禦風險能力是足夠。若需要政府給予支援及協助,會及時與金管局溝通及反映。

葉兆佳指本澳銀行業本身抵禦風險能力足夠

中小企面對環境轉變有困難

因應疫情,本澳過去推出了還息不還本的措施,他指,還息不還本確實有助部份中小企、貸款人減低還款壓力;另有部份減息不還款的個案已經不再需要,個案數目由最高峰的1萬多宗回落至4,000多宗。

他留意到,商戶反映經營有困難的情況,他亦指出,目前情況主要牽涉利率上升,對公眾有點壓力,中小企的一些經營情況估計是與疫情前資流、加息等影響有關,但主要因素估計是與行業變化比較大和急劇有關,在適應新的常態方面,需要一些時間去準備,有部份行業恢復得比較快,但部份行恢復速度、適度新常態方面需要點時間。

疫後有中小企捱唔住而結業

葉兆佳認為,部份支援措施可以令有些情況得到緩解,例如還息不還本,予貸款人有足夠時間等待經濟恢復得比較全面,銀行業界會按每個商戶需求,調整情況,讓其渡過難關,亦希望社會同心協力。

加息影響居民置業意欲?銀行水浸?!

葉兆佳指,澳門銀行業資金一向比較充裕,疫情前後借貸比率、資金流動情況都充裕,有能力支持澳門的經濟發展,但需要不需要借錢?要按自身計劃,若借錢,銀行資金是鬆動的。他亦指,目前部份存款利率高達4、5厘,出現「唔洗投資、收息安全、回報唔錯!」的情況,投資者根據經濟情況作出投資選擇的變動。

疫情數年來本澳樓市交投均較淡, 去年起, 進入加息周期,有意見認為,直接令樓市受壓。葉兆佳認同,加息會影響樓市交投, 但不是主要因素, 以加息幅度計,美元利率加了5%(5厘),港元利率及澳元利率只加了1%(1厘)。樓市交投亦受「擔心將來會否繼續加息?收入、未來經濟發展、未來樓宇供應上等因素影響」,同時政府公布了經屋今年開隊、夾屋、新街坊供應等,都令市民選擇增加,在經濟、利率、市場情況等疊加因素下,影響市民的置業選擇。他還指,息差收窄,銀行經營壓力都很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