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數據局之下的數字化工作

就在前兩天的10月25日,國家數據局在北京正式揭牌,標誌著全國數據的基礎制度建設、各類數據資源的統籌和整合,以及數據的開發和共享等工作,提升至全國建設的層面,它統籌著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的規劃和建設。怎樣看出國家數據局的份量?根據安排,它是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直接管理,首任局長劉烈宏是曾任中央網信辦副主任、國家網信辦副主任、工信部副部長、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總經理、中國聯通集團董事長等要職的重量級領導。除擔任國家數據局局長之外,劉烈宏並同時擔任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副局長沈竹林也在領導數字經濟發展、組織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在這之前,各地政府的數據治理、大數據發展和管理、大數據的決策和監管工作,都是由省級大數據局來負責;然而,並非每一個省都設有大數據局,這是由省政府自行決定的事情。所以站在全國來說,大數據在各地的推動、應用和監管水平各有參差,在省之上亦缺乏統一高效的統籌和協調機構,處理和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大戰略的數字化工作。所以,中國要更有效地推動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的工作,國家數據局的設立是理所當然,而且意義重大。

我們處於澳門可未必留意得到,在2022年中國、美國、德國、日本、韓國這5個國家的數字經濟總量已高達31萬億美元,佔5國GDP比重58%,而且呈持續增長態勢。這些國家的數字經濟總量,都是靠產業數字化所帶動,總體佔比達到86%。中國近年的數字經濟年均複合增長有14.2%,是5國總體年均複合增速的1.6倍,可見我國在產業數字化轉型方面的推進力度,更在持續增速。但要說到產業數字化發展方面,最成功是德國,它在產業數字化佔數字經濟比重方面領先其餘4國,2022年達到92.1%!從中可見我國在產業數字化工作方面仍有很大上升的空間,未來在國家數據局的統籌和推動之下,借助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我國的產業數字化工作必然走得更好。而且,在全國數字化建設的戰略之下,作為數據流動的基礎建設會進一步助力產業數字化、數字社會的發展。另一方面,公共/行業數據開放帶動各類數據流動,形成具發掘潛力的數據生態,進而惠及數字經濟的增長。可以說我們國家在數字化建設方面未來可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