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修計劃至今逾136萬人次參加 教局:違規個案大幅下降市民滿意度高
新一輪持續進修發展計劃已推出,每人受資助上限維持6,000元,持續進修發展計劃推行已超過10年,至今累計有逾136萬人次參加。教青局表示,在2022至2023年間違規個案大幅下降至2宗,市民滿意度超過九成;在新一輪持續進修發展計劃將配合特區政府「1+4」產業發展方向,希望舉辦更多元化培訓課程和國際證照,讓居民提升競爭力。
教青局非高等教育廳廳長張子軒、教青局持續教育處處長黎玉燕、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標準、管理及培訓考試部高級經理李藹倫昨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探討新一輪持續進修發展計劃。
電子監督保障公帑合理使用
第5階段持續進修發展計劃已於7月1日起推出,每名受益人資助上限6,000元,涉及證照考試、一人課程及駕駛實習課程採用「先支付,後申請」方式資助。第5階段計劃繼續集中資助職業技能、生活技能、人文藝術、體育健康等類型的課程及證照考試,局方將公布第5階段計劃證照考試目錄,受益人完成考試後,可上載文件提出發放資助申請;課程最早可於9月起開課。
張子軒表示,為鼓勵居民終身學習,推動澳門成為終身學習型社會,特區政府在2011至2026年間總共推行5階段持續進修課程,支持居民參與不同的進修課程或證照考試,鼓勵市民提升個人素養。持續進修推出至今,已有超過136萬人次參加持續進修或考取各項專業認證;另外,當局在2020年起推出了電子監察措施,居民須憑身份證報名和課程採取電子簽到,並不斷優化風險管理機構監督。在2020至2023年期間巡查逾8,400次,較以往增加一倍,違規個案轉介由58宗下降至2宗。市民滿意度超過九成,在電子監督措施下,保障到公帑的合理使用,提升到課程的質素,計劃得到廣大市民認同。
不資助駕考補稟是為合理使用公帑
張子軒稱,在新一輪持續進修發展計劃將配合特區政府「1+4」產業發展方向,希望舉辦更多元化培訓課程和國際證照,讓居民提升競爭力。當局並與跨部門合作,令市民更方便透過「一戶通」報讀課程和獲得課程相關資訊。新一輪持續進修計劃推行國際或國家證照「白名單」制,制度可讓市民了解社會發展上專業資格需提升的行業。
張子軒又稱,為更加好利用公帑效能,以及避免因個別缺席情況浪費機構人力,涉及一人課程及駕駛實習課程資助則採「先支付、後申請」方式,市民達一定出席率便可向當局申請資助。
有市民質疑新一輪持續進修計劃未資助駕照考試的「補稟」申請的合理性。張子軒解釋,新一輪持續進修計劃對駕照考試的資助與相關交通法規「睇齊」,即學習新的車型25小時實習時數或升級車型15小時實習時數,出席考試後可獲得資助。但若因市民個人情況未能通過駕照考試而要「補稟」,由於法規並未規定「補稟」所需的額外實習課時,根據過往情況,市民一般再報讀5小時或以上的課程,但不少情況是市民未完成5小時課程,已認為自己技術足夠,導致出席率未如理想,有關決定是確保公帑使用的合理性。
在職人士偏向報讀複合技能課程
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一直有參與持續進修發展計劃,在報讀趨勢和變化方面,李藹倫稱,中心以在職人士為主要對象,持續進修發展計劃推出初期,在職人士較著重對現有工作技能提升的課程,但隨經濟及產業發展,在職人士在的選擇會移向可銜接考取區域或國際認證的課程。
李藹倫表示,在本澳推動「1+4」產業發展,有更多有關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產業出現,在職人士報讀課程時會希望提升自己複合技能,例如為從服務業人士,過去較偏向修讀前線服務技巧和衝突處理的課程,隨著訪澳旅客多元化,他們為迎合國際客源修讀語言課程。
資訊科技、電腦類持續進修課程較「搶手」,經常滿額,居民反映報讀難,李藹倫表示,預計資訊科技類課程需求大,中心會透過和著名科企合作,開辦一些IT專業課程,例如有關雲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資訊安全等課程,亦會因應需求,開辦一些各行業應用資訊科技,提升工作效能、辦公室應用技巧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