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基北灣工程引發大塞車 意見倡改善船澳街巴士埋站問題

工程和臨時交通措施引起該路段經常大塞車

筷子基北灣泵站及箱涵渠首期工程已經於5月19日啟動,工程加劇了該區道路的交通阻塞情況,俾若翰街與船澳街近乎日日塞車,工程的臨時鐵欄更令大巴轉灣出現困難,令駕駛者十分困擾。中區社諮委副召集人李仲言建議,改善船澳街巴士站埋站問題,以改善該路段因施工引起的塞車問題。

為緩解筷子基區及林茂區因暴雨引起的水浸情況,市政署分三階段興建筷子基北灣泵站及箱涵渠,以加大區內整體排雨水能力,並藉工程擴展俾若翰街沿岸空間。為減少工程期間對交通的影響及理順日後車流,交通事務局經與市政署協調後,工程前期先擴闊介乎沙梨頭北街與船澳街之間的一段俾若翰街,並增設一條車道,使建造泵站箱涵渠工程期間亦可保持雙向通車。巴士方面,自本月10日早上10時至18日,51A、101X及MT4巴士路線,停靠站點不變,但需繞道行駛。因應工程影響,俾若翰街與船澳街交界實施有限度通車8天,由於工程鐵欄佔用了部份路面,大型車輛難轉彎時出現困難,間接加劇了該路段的塞車情況,遠至沙梨頭南街駛往筷子基北灣的街口都出現塞車,工程沿路商戶生意和人流都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受工程帶來的不便所困擾。

網民指鐵欄的佈置令大巴轉彎有困難(網上圖片)

塞車時間以早晚上下班尖鋒時間為主

中區社諮委副召集人李仲言指,目前該路段的塞車時段以早上上班及黃昏下班時間為主,由於工程範圍都是單線雙向行車為主,容易出現交通擠塞情況,又指造成塞車的主因在於船澳街的巴士站,由於巴士埋站影響後方車輛通行,或因有部份巴士司機駕駛習慣上未有完全埋站,後方車輛越線爬頭,佔用對方行車線路面,影響到兩個方向的行車線都造成交通擠塞。他建議,巴士公司與司機作好溝通,要求巴士司機需要完全埋站,騰出行車路面,減少因巴士埋站引起的交通阻塞。在巴士站和候車乘客安排方面,還建議需要為候車乘客作出分流,在路面劃上不同巴士路線的候車線、加裝不同巴士路線的候車護欄等,分流候車乘客,以減少候車乘客因為「心急」上巴士而衝出行車路面、佔用了行車道令巴士無法完全埋站的情況,亦可以減少候車乘客意外的發生。

局方協助完善現場安排

李仲言還建議,交通事務局及工程部門可以多派員到場,了解現場臨時交通符路、施工欄擺放的位置,減少因為放置不佳影響行車,給予指導及優化建議。

李仲言

首期工程爭取2024年下半年完成建造箱涵渠,泵站土建部份則於2025年完成,隨後進入調試期,以達致最佳運行效果。李仲言表示,目前正值暑假,學生出行減少,相信該路段因為施工和臨時改道引起的交通擠塞情況已比平日減少。他又指,工程有助減少低漥地區及內港一帶水浸,縰然施工期間會為交通帶來一定壓力,希望居民、商戶、駕駛者、候車乘客等各方持份者配合、忍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