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團體倡分類回收垃圾否則污者自付

環保團體建議推污者自付

《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22》顯示,去年本澳城市固體廢物同比下降,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為1.77公斤,與周邊地區城市相比仍較高。綠色未來會長袁嘉浩表示本澳固體垃圾中,廚餘、紙張及金屬的垃圾佔比超過八成,若可以回收,垃圾量將大幅下降。而要提高回收率,必須是收費和教育並存,建議探討若有做分類回收者可免費處理垃圾,否則污者自付。

環境諮詢委員會委員、議員梁鴻細、綠色未來會長袁嘉浩、拾芳環保回收社企負責人潘永醴昨出席《澳門講場》,探討本澳的環境狀況。

《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22》指出,去年澳門棄置的城市固體廢物量、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建築廢料量及總廢棄車輛數量較2021年有所減少,但與周邊地區城市相比仍較高。其中,去年城市固體廢物量減少3.6%至45.3萬公噸,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下降2.7%至1.77公斤,建築廢料量及總廢棄車輛數量亦有所減少,但受疫情影響,特殊和危險廢物量則增加近33%。

左起:潘永醴、梁鴻細、袁嘉浩出席《澳門講場》

袁嘉浩:必須是收費和教育並存

袁嘉浩認為,本澳固體垃圾中,廚餘、紙張及金屬的垃圾佔比超過八成,若可以回收,垃圾量將大幅下降。他建議廚餘回收設置的地點要更方便,如設於上班或居住的大廈,以及探討有做分類回收者可免費處理垃圾,否則污者自付。

袁嘉浩指,世界各地陸續實行污者自付的政策,證明污者自付有其迫切性及重要性,而要提高回收率,必須是收費和教育並存,當有懲罰性的措施例如垃圾收費時,回收率可高達八成。教育是首要的工作,例如課室要放置回收三色桶。

梁鴻細指出,固體廢物中約四成是廚餘,目前政府計劃興建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相信落成後可降低垃圾量。本澳可以參考香港垃圾徵費後的效果,再視乎居民的接受程度及共識,探討本澳垃圾收費的可行性。

潘永醴:收集廢物回收地點不夠方便

《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22》亦去年廢物資源回收率較2021年有所下降。而去年經環保局及市政署回收的各類廢物資源(除玻璃外)回收量均較2021年有所上升。去年光管及燈泡、電子及電器設備的回收量分別較2021年下降2.3%和10%,而廢舊電池回收量則較2021年上升了24%。潘永醴表示,紙皮價格受內地市場影響下跌,令拾荒者執紙皮量減少。

潘永醴認為,方便是回收非常重要的誘因。愈來愈多居民願意付費購買他們的家居回收服務,原因是居民的環保意識提高,但收集廢物回收的「環保加FUN站」地點不夠方便。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