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醫療事故處理存法律空白 動保團體促動物診療法設機制處理

本澳有不少居民飼養寵物
本澳有不少居民飼養寵物,據市政署資料過去3年每年有超過2,000隻狗首次領取牌照,居民對動物診療有一定需求,但動物醫療事故、動物診所消費糾紛等時有發生,坊間希望政府加強規範業界。保護遺棄動物協會副主席劉佩珍表示,現時本澳並沒有法律處理動物醫療事故,她促請政府參考香港獸醫管理局模式,在《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法》法案中設立機制,處理動物醫療爭議,並建議在獸醫專業委員會加入1至2名動保團體代表,提升委員會透明度。
立法會正審議《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法》法案,法案訂定獸醫專業資格認可登記及註冊制度,以及對動物診療、繁殖、售賣、寄養場所進行系統性的監管,以進一步構建完善動物保護及動物防疫的體系。保護遺棄動物協會副主席劉佩珍、獸醫何子遜、吳浚明昨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探討提升獸醫業界的發展和動物權益。

獸醫註冊制度助政府掌握業界發展
據市署資料,目前公共部門有40名獸醫,根據巡查,私人診療獸醫約有54人,當中20人為外僱,將來法律生效後,外僱只要符合認證登記條件便可任職獸醫,條件相同。吳浚明介紹業界情況時表示,現時本澳獸醫質素較為平均,澳門獸醫主要畢業於內地和台灣相關大學專業,擅長不同的專項領域,有的擅長眼科、牙科、腸胃或外科手術等,所以業界經常會出現轉診的情況,對於門診以外的求診者,會轉介到其他24小時動物醫院。外僱獸醫則以台灣籍居多,也有來自內地、葡國的獸醫。
立法會正審議的《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法》法案規定獸醫註冊有效期為2年,他形容有關規定相當嚴格,但關注續期條件有否特別要求,例如獸醫需2年內修讀某些課程,或只要是在2年內有持續執業便可以?他希望當局作出說明,他並認同有關要求能讓政府更能掌握業界發展,好處大於壞處。

獸醫人數少難辦集體進修課程
何子遜則反映,因為疫情,近年已很少有台灣獸醫願意來澳工作,業界想輸入外僱獸醫也變得很困難,故而疫情3年期間本澳獸醫出現斷層情況。
對於法案建議獸醫註冊續期時需參加持續發展活動,他認同獸醫屬醫療行業,需要與不同專業人士技術交流才可提升業界水平,然而經常性邀請外地專業人士來澳為業界講課較為困難,加上本澳獸醫人數少,較難開展大家感興趣的課程,疫情前獸醫會自行到外地進修,如政府規定要學習一定時數,需確保有一定數量課程及符合業界所需,以及考慮培訓課程會否影響獸醫正常執業。
倡獸醫專業委員會可處理動物醫療失誤
對於本澳獸醫水平,劉佩珍表示,現時本地獸醫水平已有所提高,獸醫資訊亦較透明,市民均可在網上容易找到業界相關資訊。不過,近年動物醫療事故時有發生,現行法律並未有規範,現時若出現動物醫療爭議,居民會向市政署投訴,不過市政署往往只會紀錄在案,未能進行跟進處理,也有市民會向消委會投訴,經調查釐清責任,居民可以得到索償。正在立法會審議《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法》法案訂定了獸醫紀律制度,若獸醫涉違紀行為,已有處罰機制,但法案對於動物醫療事故未有著墨;她希望本澳參考香港獸醫管理局做法,在《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法》法案設立機制處理醫療失誤問題,例如未來可以透過獸醫專業委員會,對動物醫療失誤作出裁決。
劉佩珍提到,《動物診療及商業業務法》法案未來成立獸醫專業委員會,由7名獸醫專業人士組成,負責制定及核准獸醫的學歷及執業資格,評審和議決專業資格認可登記申請,發出專業資格認可證明書,並就註冊的續期向市政署發出意見。政府曾透露,未來委員會的 7名成員均為獸醫專業人士,當中2至3名是公共部門人員,委員會選任時一定會選取業界有專業聲譽、社會認可人士擔任。她認為應在委員中加入1至2名動保團體代表,令委員會評審和議決更公平、公正和提升委員會透明度。
動物安樂死要靠業界操守和自覺
有意見指本澳獸醫來自不同地區,質素參差,水平不一,建議設立統一標準,也有市民關注動物安樂死問題,指有被遺棄動物非患有絕症或不能治療,但有獸醫卻把沒有人領養的動物安樂死,現行法律並沒有保障動物的生存權利,建議政府加強對學生灌輸愛護動物理念,宣傳用領養取代購買。
劉佩珍表示,近年本澳居民保護動物意識有所提高,她亦直言,過去也遇到過有部分不負責任的獸醫為動物進行安樂死。這些動物主人大多是因為移民要離開澳門,又擔心動物即使被領養,生活也不會好;也有居民因寵物年紀大不願意照顧,而帶動物獸醫診所進行安樂死。她認為上述問題政府難以監管,有賴業界自覺和遵守職業操守,她並呼籲獸醫拒絕為健全動物進行安樂死。
本澳入口獸藥程序多成本高
何子遜又稱,有接收到顧客要求為寵物安樂死的個案,相關藥物屬毒藥,業界並沒有相關藥物,市政署才有。他又強調,主人有決定寵物去留的自由,主人可以選擇積極或消極方式處理寵物,作為獸醫只能以中立角度,保護動物健康,對於主人自私的想法,獸醫只能誘導主人勿輕易放棄寵物生命。倘若寵物需要依靠儀器維持生命,或痛苦地長期接受治療時,則會請主人考慮是否要終止寵物生命。
有飼養大型犬的聽眾認為本澳存在動物診療收費過貴、價目不透明情況。何子遜解釋,大型犬較多使用特別醫療用具,需特別訂購,價格較高,他建議業界應與飼主妥善溝通。劉佩珍表示,本澳入口獸藥程序多,成本相對高,她提醒市民考慮飼養大型犬時,要清楚有關診療費用會較小型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