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伴侶 -「儲能技術」

早前已提過,可再生能源發電最大的短板是其不穩定性、周期性,若要將再生能源納入主流的發電體系,必須要處理好這兩大短板。所謂不穩定性,以太陽能光伏發電為例,大家想到晚上便是休止期,天氣的變化亦會影響到照射強度而影響到發電效率;其餘的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國若要在2060年,達到能源結構將以非化石能源為主體,佔比80%以上的目標,便要同時解決各種可影響到可再生能源大量使用時所面對的問題。

當中一個解決方案就是大力發展儲能技術,利用電網低谷時進行儲能,以化學能、動能、位能等形態將能量儲存起來,待用電尖峰時再適時轉回為電能釋放進電網,在低碳的工作之下,平衡電網的壓力。對於城市級別的儲能基建來說,猶如該城市的「電力銀行」。

我國正在大連建造一個先進的超大型儲能基建,利用液流電池來儲電。該項液流電池技術正是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發的「全釩液流電池儲能技術」,利用不同價態的釩離子作為活性物質,通過正負極電解液內釩離子的氧化或還原反應,將電能與化學能相互轉變,達到儲能或放能的效果。這個位於大連的液流電池儲能調峰電站具備百兆瓦級別的儲能容量,是迄今為止,全球功率最大、容量最大的液流電池儲能電站,該電站的儲能容量,足夠供應20萬居民一整天的用電需求,大幅度提高該地區的供電可靠性。 除使用液流電池儲能技術之外,我國還同時推展利用先進壓縮空氣技術來儲能。在河北張家口有一套目前全球單機規模最大、效率最高的新型壓縮空氣儲能電站,每年可發電1.32億度以上,在用電尖峰時段能為5萬戶居民提供電力保障,並同時每年節約4.2萬噸標準煤,從而減少10.9萬噸年二氧化碳排放。上述的儲能電站一旦進一步成熟,便可在全國大量使用,亦可向外國輸出。由此可見,我國正為全球減碳任務,不斷地以先進的科學技術在全方位上為節能減排大力投入,不單惠及全國人民,也為全球生態的健康而作出貢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