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預防勝治療

十月十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針對近年綜合因素所衍生的居民精神健康問題,包括縱火燒學校案、懷疑精神病患者手持生果刀於社區遊蕩等個案問題,有危及社區安全之虞,當局曾組織多家社服機構在各區舉行社區關懷活動;亦有與民間康復機構合作,組織專業團隊,以外展及跨專業方式,為社區中不主動求助的相關人士提供到戶服務,疏導其情緒。貫徹落實“四級聯防、四環緊扣”的聯合機制,仁伯爵醫院精神科與衛生中心、社區機構、社工局、教青局已建立溝通及轉介機制,縮短排期時間,為有需要人士提供社會介入措施,及時提供治療服務。同時,衛生局屬下八間衛生中心亦有為居民提供免費的心理保健門診服務。

本人認同當局相關工作,“上醫治未病,防患於未然”。然而,據衛生當局公佈,今年首季錄得二十八宗自殺死亡個案,第二季十九宗,減幅約為百分之三十二,但第二季每月仍有六至七宗相關不幸個案,實在讓人痛心。誠然,疫情以來本澳經濟不景,至國慶“黃金周”市道始有起色,社會憂慮一日疫情未退,本澳均需要依靠內地長假旅客來訪,才能帶動社區經濟。本澳居民目前和未來一段時間,仍將面臨和疫情相關的諸多挑戰,居民對心理情緒等支援服務需求,或會與日俱增。

為針對居民對心理健康“羞於啟齒”或不懂得主動求助的情況,建議當局加強與社團、學校、企業等合作,透過不同渠道媒介,喚起居民對心理健康的關注,消除對心理疾病及相關求助的歧視。由於疫情不穩,可能影響政府衛生中心或其他社服機構的心理門診服務,因此建議拓展更多線上方式,或增設求助熱線,輔助聆聽居民情緒訴求;冀密切關注青少年情緒狀況,適時派遣更多專業人員作駐校心理支援服務;不斷完善檢討四級聯防機制,為相關單位提供更多實質性援助。呼籲居民若遇到情緒、家庭、工作壓力等問題,應主動向親友、或專業團隊求助,以紓緩及解決情緒問題。

作者:立法議員、群力智庫理事長 何潤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