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本澳學生選擇理工科比例低 團體冀更多學生選理工科及放眼灣區

「2022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鈛開講座」昨日舉行

澳門青少年科普教育協會、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昨日假澳門科學館會議會議廳舉辦「2022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會長崔世平指,本澳學生近年選擇理工科的比例約只有一成,他又指,本澳年青研究員在世界級平台有出眾成績,數量雖然不多,但質素有提升。他呼籲學生,考慮在工程、科學方面發展,亦希望未來選擇理工科的學生比例會有所提升。

崔世平

「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自2004年起舉辦,多年來曾邀請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學者來澳,進行講座及入校形成的科學和科技應用推廣,讓學生了解科學和科技應用領域的最新發展及發展空間,培養學生對理工科的興趣。今年「2022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邀請了中國工程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著名制漿造紙工程專家陳克复主講《綠色發展和科學減碳是我國的必然選擇》,以及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嘉麒主講《綠色發展和科學減碳是我國的必然選擇》,共有超過200名學生出席。出席嘉賓包括:中國科協黨組副書記、全國人大常委徐延豪、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嘉麒、中國工程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著名制漿造紙工程專家陳克复、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局長龔志明、中聯辦經濟部副部長黃聖彪、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委員黎振強、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王挺、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主任蘇小軍、中國科協宣傳文化部副部長宋玉榮、中國科協港澳台辦公室副主任何巍、經濟及科技發展局科技廳廳長謝永強、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會長崔世平、澳門科學館館長邵漢彬、澳門青少年科普教育協會會長許敖敖等。

出席講座人士全場大合照

基礎及高等教育都有著力科學技術科目的滲透

龔志明致辭時表示,「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多年來已發展成為澳門推廣科技教育的一項品牌活動,也成為與內地在科學領域上的交流平台,向澳門青年學生介紹國家在科技上的最新發展,有助拓展學生對科學與科技的視野,加深對祖國發展的認識。

他又指,為配合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需要,特區政府十分重視培養科技人才,把「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發展科技支撐引領」作為《澳門特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個五年規劃》之中,另在不同教育階段加強科學、科技的教育,在基礎教育在,提升學生各種學科能力、跨學科能力及科技應用能力,是 《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所訂定的未來10澳門教育發展的願景之一,一方面製定了小學《常識》教材,通過教材設計的實驗、觀察、實踐等系列活動,提升學生對創新發明的興趣和動手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政策支持,鼓勵學校開展綜合應用技能教育課程先導計劃,培養學生創新素養及應用技能的能力,有學校更以 STEAM 融入課程的成果,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項。還利用被評為「2021-2025 年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澳門大學中小學生科技實踐基地」及「澳門科學館」的資源優勢,結合學校課程,將其打造成服務中課堂,支援學校開展科普教育活動。在高等教育方面,特區政府把「重視教學質量,協助學生面向及適應未來,提升競爭能力,並與新時代接軌」列為《澳門高等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2021-2030)》的總體目標之一。澳門高等院校積極發揮科研和學術優勢,開辦全球公共衛生、物聯網等課程,以及與外地優秀院校在土木工程、生物醫學、資訊科技等專業領域,開展聯合人才培養計劃。同時,澳門理工大學在現有計算機應用學科的優勢基礎上,逐步增設應用數學、人工智能及數字媒體應用技術等領域的理工類課程。此外,澳門高等院校還充分利用設於本澳的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推動中藥質量研究、智慧城市物聯網、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以及發展深空探測等領域的人才培養,加大產學研成果轉化的力度。

龔志明續指,特區政府將會積極配合國家總體發展的方針和戰略任務,並按照已訂定「2021-2030年」的教育發展規劃,推進澳門繼續發展優質教育,為國家和特區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希望選擇理工科學生有增加

崔世平表示,本澳學生近年選擇理工科的比例約只有一成,本澳年青研究員在世界級平台有出眾成績,數量雖然不多,但質素有提升。

不少學生及家長在學生升大選科中,會考慮職業發展問題,崔世平希望,家長和學校可以多支持和鼓勵學生選擇理工科,讓未來選擇理工科的學生比例會有所提升。他建議,學生可以放眼大灣區和融入國家發展,尋求更廣濶的發展空間及前景,不要受土地及空間制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