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9項百億經援冀不同人士受惠
因應本澳再面對疫情突發情況,政府將推出《2022年百億抗疫援助措施》。新一輪經援措施涵蓋5個方面共9項措施,包括向2020及 2021年度收入不少於6,000元但不多於48萬元的納稅人派發1.5萬元;向的士駕駛員、三輪車伕、小販及攤販、導遊、水上的士駕駛員及漁民等的特區居民,發放每人1萬澳門元的援助款項。退還工商業場所房屋稅、豁免所有場所旅遊稅、就業支援、全城消費嘉年華活動等,讓不同人士受惠,預算支出超過100億澳門元。因措施涉及預算修改,將盡快提交修改預算法案,送交立法會審議。
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昨在應變協調中心新聞發佈會上公佈,因應本次疫情來襲,政府因時制宜在上半年經援基礎下,推出新一輪涉及100億元的9項措施,包括涉及86億元的《僱員、自由職業者及商號經營者援助計劃》、優化帶津培訓計劃、退還工商業場所房屋稅、豁免所有場所旅遊稅、豁免或退還行政准照費用、退還營業車輛的車輛使用牌照稅、《企業銀行貸款特別利息補貼計劃》、的士行業臨時補貼以及全城消費嘉年華。
向月薪6千元以上納稅人派1.5萬元
其中,新一輪《僱員、自由職業者及商號經營者援助款項計劃》包括向2020及 2021年度職業稅收益合計金額多於6千元,但不超過48萬元的職業稅納稅人中的特區居民,發放每人1.5萬澳門元的援助款項。預計23.1萬人受惠,支出34.6億元。
向2021年度申報的盈利少於24萬元的職業稅第二組納稅人中的特區居民(自由職業者),按其2019至2021年3年度,申報的平均營業成本的10%計算,發放每人最少 1.5萬元及最多30萬澳門元的援助款項。向於 2021 年持有有效證照的6類自由職業者,包括的士駕駛員、三輪車伕、小販及攤販、導遊、水上的士駕駛員及漁民等的特區居民,發放每人1萬澳門元的援助款項。
同時向2021年度申報的盈利少於60萬元的所得補充稅納稅人,按其2019至2021年年度3年度,申報的平均營業成本的10%計算,發放每人最少3萬元及最多50萬澳門元的援助款項。
向的士行業發放6000元補貼
的士行業臨時補貼計劃方面,政府將向的士准照或執照持有人1次性發放為期6個月合共6000澳門元維修補貼。向的士駕駛員1次性發放為期6個月的燃油及能源補貼。2022年上半年,每月累計從業時數多於5小時但未超過25小時,每月獲發補貼金額為1千澳門元。每月累計從業時數超過25小時,每月獲發補貼金額為2千元。
向合資格企業發放上限500萬利息補貼
中小企方面,推出《企業銀行貸款特別利息補貼計劃》, 對合資格企業發放貸款上限為500萬澳門元的利息補貼,利息補貼期最長2年,每年補貼率上限為4厘。有關「還息不還本」措施延至明年12月31日。
為疫後提振本澳經濟,政府將舉行全城消費嘉年華,消費者在參與活動商戶單筆消費每滿200澳門元,可獲得一次抽獎機會,而每筆消費最多可獲5次抽獎機會。
新輪經援料3.9萬中小企受惠
李偉農強調,特區政府正加緊落實新一輪經援,部份措施涉及預算修改,會盡快提交修改預算的法案,送交立法會討論審議,務求盡快讓合資格人士受惠。同時,其他相關措施亦會陸續推出,具體安排詳情將向社會公佈,並作廣泛宣傳及解釋。
李偉農表示,失業者包括在援助措施中,在勞工局登記失業的人士,可獲發放1.5萬元援助款項。
企業經營者援助措施方面,財政局局長容光亮表示,計算基礎以過去3年經營成本平均數的10%計算,因2020年和2021年均在疫情期間,難以反映企業成本規模和結構,故需考慮2019年營運成本,結果相對合理公平。政府主要針對有經營困難的中小企業作為援助對象,初步估算受惠納稅人約3.9萬人,涉及金額約50.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