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投訴兒童早療輪候長不適切 戴華浩:期望政府有無間斷治療不現實

衛生局指社會對兒童早療服務認知加深

據衛生局資料,本澳每年平均700多名兒童經評估後診斷有各形式發展障礙,社會對兒童早療服務不斷增加,但有家長反映,子女輪候治療時間太長,擔心錯過治療黃金期,促請當局增加治療師人數及增加相關服務。山頂醫院醫務主任戴華浩表示,本澳目前有51名語言治療師,隨未來更多相關專業畢業生投入服務,相信會再縮短輪候治療時間;而兒童康復中心正持續優化人工智能語言治療系統,讓輔助治療師和家長為兒童提供相應訓練。政府一直重視並投入相當資源到早療服務,但若家長期望政府能負責所有的無間斷治療,想法不太現實,家長才是最好的治療師,在等候治療期間家長亦可在家給予適切治療。

左起:張子軒、戴華浩、蔡兆源出席《澳門講場》

山頂醫院醫務主任戴華浩、教青局非高等教育廳廳長張子軒、社工局社會互助廳廳長蔡兆源昨出席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探討兒童早療服務。

家長批治療輪候時間長治療不銜接

期間有不少市民致電節目反映意見,普遍批評現時兒童早療服務輪候時間長、語言治療師不足,以及治療出現不銜接的情況,令子女錯過黃金治療期。其中,市民陳小姐反映,家中2歲孩子有發展障礙問題,因怕證實有發展障礙,所以一直沒有到衛生局做評估,但有到私人機構做治療,她認為雙職家庭要照顧有發展障礙的孩子很辛苦,希望政府對雙職家庭提供支援。市民杜先生則表示,疫情下兒童到香港接受治療困難,憂隨著有發展障礙兒童數目每年不斷增加,本地兒童早療服務輪候時間會越來越長,令子女未能得到適切治療。

有家長批評,兒童在經評估後,當局會安排6次治療,但治療時間非常短,只有3至4星期,當兒童剛剛適應治療,又要再接受評估,方能再安排治療,單是等待評估報告便需要花2個月時間,至有治療就要等待4個月時間,等候期間沒有任何銜接安排,對兒童影響大,家長只有苦等,有的家長會自己找私人治療師治療,但費用較昂貴,一般家庭未必負擔得起。家長蔡小姐表示,本澳語言治療師人資緊張,令兒童評估後輪候很久都未安排到治療,她認為當局要加強培訓語言治療師,不應一味靠「外援」,政府應與高等院校合作,開辦相關專業課程,讓本澳有志投身相關行業的學生修讀。

每年平均700兒童有發展障礙

戴華浩表示,政府於2016年及2017年先後成立兒童康復治療中心及兒童評估中心,為6歲或以下兒童做早療評估及轉介治療服務。去年轉介至兒童評估中心的個案及較2016年增加5成,2個中心成立以來累計逾6,000名兒童接受評估和跟進治療,每年平均700多名兒童經評估後診斷有各形式發展障礙,佔同齡兒童整體8%至12%,即平均10%,高於世衛統計發展障礙兒童約佔兒童整體百分比約6%至8%,他估計是由於兩個中心成立前已累積一定個案,以及社會對兒童早療服務認知加深。

每年平均有700多兒童經診斷後發現有各種發展障礙

戴華浩又稱,近幾年2個中心兒童早療診斷和輪候時間有所縮短,一般初診輪候約4周,完成系列評估則需時9周,治療輪候時間約為6至9周。

家長是最好的治療師

對於早療服務銜接,戴華浩澄清,小朋友在兒童評估中心完成評估後,便會安排到兒童康復治療中心接受8次的治療,若有後續治療需要,會按兒童所在的社區或學校,安排到教青局和社工局的早療機構治療,不會再返回山頂醫院治療,當局有完整的流程。對於等候期間的銜接,當局亦想了很多辦法,包括有人工智能語言治療,但他直言:「期望政府可以負責晒所有小朋友無間斷嘅治療,安排治療師,其實呢個係唔現實嘅。」家長是最好的治療師,當局現時不斷有對家長提供訓練,希望兒童在等候治療期間,家長可以充當治療師角色幫助子女繼續進行治療。然後到社區,會有其他的銜接治療。

戴華浩指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治療師(資料圖片)

蔡兆源表示,治療師人數方面,近年有所改善,稍後有更多治療師畢業後,治療師人手問題可以得到解決,較早前社工局亦與衛生局合作,開展人工智能語語訓練,待當局優化相關系統後,相信可以有助發展障礙兒童的康復工作。本澳目前有7間職業康復中心,提供約500個職業培訓名額予殘疾人士;2024年將有2間職業康復中心落成,分別位於台山及筷子基,屆時將新增160個培訓名額。

衛生局計劃本地提供耳窩機調機服務

市民高小姐反映,家中3歲孩子有聽力問題要帶耳窩機,因為疫情不能去香港調機,影響孩子日常聽力,由於孩子聽不清楚別人說話,現時出現情緒問題,同時亦打擊了他自信心,政府雖表示可到廣州調機,但廣州沒有相關機種,也沒有驗耳服務,希當局關注相關問題,並為他們提供協助。市民黃先生亦表示,家中8歲孩子接受了人工耳窩手術後,需要定期到香港為耳窩機調機,但疫情下不能到香港求醫,而疫下家長帶子女到廣州亦不方便,他建議當局聘請相關技術人員來澳,讓有需要小童可以在澳門調機和接受康復治療。

人工耳窩調機問題,戴華浩指,人工耳窩主要針對一些永久聽障兒童,他們進行殖入手術後,需要提供跟進康復服務,當局非常重視,過去當局與香港合作,安排有需要兒童在香港進行相關手術後,每年到香港進行調機和康復治療,有見疫情下澳門居民難到香港就醫,早在幾個月前當局和廣州兩個醫療機構、大學聯繫,把有需要的患者送到廣州接受服務。當局正考慮在本地提供相關服務,目前正與一機構商討服務事宜,他指相關技術並不複雜,但需要購置機器,而不同機器有不同的技術規格,當局須對人員進行相關培訓,軟硬件也需要進行調試,當局會盡快提供相關服務。不過在這之前,有需要調機的兒童會送到廣州。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