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資助僱主聘居民能解失業? 議員:持續要求大企騰出職位才最有效

政府推臨時資助計劃鼓勵僱主聘用本地人

據統計局最新一期資料,本地居民失業率維持4.5%,失業人數為1.33萬人,就業不足人數為1.16萬人,較上一期增加了1,000人,為緩解失業問題,政府推出「鼓勵僱主聘用本地待業居民臨時補助計劃」,實行「貼錢」讓僱主請本地人,不過相關措施未有贏得居民讚賞,反而罵聲四起,認為政府補貼僱主不如直接削減外勞或補貼居民從事薪酬較低的職位。議員林宇滔認為,要解決失業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削減外僱,而削減外僱應是「大企行先」,只要博企、大企能騰出3至4萬個適合本地人的「好工」,已能解決大部分失業問題,所以他促請政府應持續加大力度要求博企、大企的外僱退場,還職予本地人。

林宇滔

資助僱主聘本地人是「送錢畀商家使」?

政府上周五宣佈推出疫情期間鼓勵僱主聘用本地待業居民臨時補助計劃,企業凡於6月1日至8月31日,在原有本地僱員數目基礎上,每增聘1名待業超過 60天的本地居民,可獲一次性為期6個月,合共19,968元的補助,補助名額不設上限,僱主需聘用增聘的員工最少12個月,期間亦須維持原有的本地僱員數目,亦不可以放無薪假。

為鼓勵僱主聘用更多待業居民,補助名額不設上限,有關計劃以政府備用撥款作預算,如以失業率5%即1.5萬人計算,預算約2.995億元。另外,政府會密切留意申請計劃情況,如有需要再開展另1個申請時間段。行政會發言人張永春表示,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各行各業的經營均面臨挑戰,居民就業亦較困難。特區政府推出這項計劃,以提升僱主聘用待業居民的意願。

商界認為措施對企業有一定程度鼓勵,讓企業更爭取聘用本地人,相信有助紓緩本澳失業情況。然而現行《就業政策及勞工權利綱要法》就有優先聘用本地僱員的規定,但現實卻是政府需要出錢資助方能「鼓勵」僱主聘用本地人,法律要求的優先聘用本地人已淪為空話,坊間更質疑政府今次措施無疑是「送錢畀商家使」,做法本末倒置,與其浪費2億元公帑,不如直讓削減外勞,騰出職位讓本地人入職。

多個措施協助失業人士「冇壞」

在解決居民失業問題上,林宇滔相信,政府是有聽到社會的意見,不過回應力度、準確度、速度較慢,他個人並不反對政府推出更多措施鼓勵居民就業,包括對於願意轉業的人士,政府適當地提供補貼,令員工和企業都有緩衝期,熟習新工作環境或提升新員工技能。政府有關新措施計劃雖不完美,至少讓居民看到政府是有誠意回應居民訴求。

商界指政府資助聘本地人有助降低中小企聘用新人或轉職人士成本

他坦言:「都擔心啲僱主會攞晒啲月薪6656元的職位請本地人,不過如果都有人做,咁都算解決咗一批人失業問題。」不過倘若工資過低,相信員工做不足1年,僱主也未必能夠取得政府相關補貼,當局推出計劃只是求快、求簡單,可以應急,他促請政府要嚴格監督執行情況,並及時作出調整,以免出現不規則或有灰色地帶。

林宇滔稱,收到不少中小企反映,現時就業市場很亂,中小企請外僱時都遇到很多問題,疫下也有不少外僱不願意留澳門工作,中小企也想請本地人,他相信措施有助中小企穩定人資。

就業市場長期被政府扭曲難改變

林宇滔又指,儘管政府總是強調要優先聘用本地人,惟澳門就業市場長期被政府扭曲,相關原則一直沒有被遵從,以致本澳現時有逾16萬外僱,按現今本地失業人數為1.33萬人,就業不足人數為1.16萬人,加上一些隱藏失業人士,即因尋找不到工作而只能繼續升學的應屆畢業生,其實只要大企騰出3至4萬個,相對於本地人來說是「好工」的職位,便可以解決問題。

特首叫居民「放下身段」,投身一些薪酬較低的職位,林宇滔直言,不少居民已把身段放到很低,博企的保安、清潔職位也有很多人爭取,但相關職位長期存在很多外僱。政府與其「一刀切」削中小企外僱,不如認真落實削減外僱從「大企行先」,持續加大力度要求博企、大企的外僱退場,還職予本地人。

勞工局就業錯配耽誤失業者求職

林宇滔又提到,多年來勞工局無論在職業培訓和就業配對工作一直沒有作出改進,在就業配對方面,過去勞工局採用「幫你配對」方式,失業人士雖可以填寫意願,但不能自己選擇見甚麼工,而是由勞工局人員分析求職者履歷後進行配對,以致一旦失業人數較多時,便會出現就業配對癱瘓情況,儘管勞工局每月進行大量的就業配對,成效不大,更甚者有人4個月都未能見1份工。

坊間普遍批評現時勞工局職業配對和培訓課程未能有效幫助失業人士

他認為勞工局就業配對邏輯很有問題,手上有大量職位空缺,只要訂一個招聘計劃或時間,讓想見工的人士見工便可以解決到問題,而非花大量人力物力進行不對口的就業配對。相關問題在經議員和社會反映和投訴後,最近當局才作出了改進,讓求職者可以選擇想見的職位。

倡推帶津見習計劃增技能實踐機會

職業培訓方面,也有不少居民反映,帶津培訓課程修讀時間較短,「學唔到嘢」,課程難以令他們掌握新職業技能,且學員缺乏「實戰」機會,以致成功轉職相當困難。政府又要請導師,又要向報讀培訓課程的人士發放資助,但最後卻是「無用功」,為此,他再次促請政府除了推出帶津培訓「應急」外,可與中小企,甚至是大企業合作開展有限期、帶貼的在職見習計劃,把現有的「職出前程」和帶津培訓合二為一,推出津助式實習培訓,由政府向企業提供補貼津助,而企業出資小部分,從而為完成帶津培訓人士提供實習機會;他直言,如有關人士能真正到企業中工作實習,相信效果必定能更加「貼地」,而亦能增長有關人士工作經驗。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