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媒體團訪橫琴了解教育情況 深合區:監護人在琴 澳生視同戶籍類招生

到訪橫琴一小

澳門新聞局、中聯辦宣文部以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行政事務局上周舉行「澳門中文媒體橫琴行」活動,是次活動主題為琴澳「雙城生活」,繼參觀橫琴醫療服務及到訪兩家社服機構後,媒體團到訪橫琴兩所學校,了解深合區的教育情況。深合區民生事務局業務主要負責人許鳳梅介紹,現時約142名澳門學生在深合區就讀,當中大部分居住深合區,個別為跨境學生。她稱,局方朝着把深合區建設成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新空間的目標,今年調整招生政策,對監護人在橫琴工作和居住的澳門學生視同戶籍類招生,澳門學生家長在選擇學校和錄取上較往年更具優勢。

許鳳梅

媒體團首站到訪公辦學校橫琴第一小學校。許鳳梅表示,辦學校初始年級可提供幼兒園學額390個,小學學額600個,初中學額520個。現正通過回收、回購和新建等多種方式加快學校建設和學額擴充。她續指,為緩解區內學額緊缺局面,深合區正加緊建設一批新的公辦學校。按計劃,明年春季學期有一所新的幼兒園可投入使用,屆時可新增270個公辦幼兒園學額;3年內陸續新增近千個公辦幼兒園學額和近6,000個中小學學額。

琴澳共建姊妹學校情況方面,現已締結9組姊妹學校。許鳳梅稱,深合區下一步將力促更多姊妹學校結對,促進琴澳學子文化交融,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增強民族認同感。

13澳生就讀橫琴一小

另據橫琴第一小學校長張浩亮介紹,橫琴一小是橫琴第一家公辦民管小學,「公辦民管」模式能最大化把公辦學校和民營教育的優勢合二為一,課程相對自主及老師用人和激勵機制更靈活。

橫琴一小先有在校生1,272名

他介紹,橫琴第一小學是橫琴與華發教育公司合作辦學的一所公辦民管小學,辦學規模為36個教學班,目前開設36個教學班,現有在校生1,272名,專職教師105名。目前,港澳學生43人,其中,澳門學生13人,香港學生30多人,外國學生2人。課程設置國際化,沒有區別對待母語不同的學生。

私校打造高端國際化教育

媒體團第二站到訪民辦學校橫琴哈羅禮德學校。據介紹,學校規劃設計提供1,300個學額,並能為314名四年級以上的學生提供寄宿服務,該校是深合區為滿足生活在大灣區的各類家庭,以及國內外高端人才對子女教育需求而引進的高端國際化教育重要項目。

據該校英方校長Charles Grayhurst表示,因市場競爭,不便透露學生總數,但感滿意目前發展規模,又指招生增長數量是健康的狀態,不會盲目擴招。目前開辦一年級至九年級,生源較廣,當中港澳學生佔比約35%。他又指,學校選址在橫琴,是以港澳學生為重要考慮,希望為港澳學生提供雙語言、雙文化的教學環境和課綱,課堂亦有雙語導師提供幫助。

Charles Grayhurst

澳生淳于嘉富就讀該校初二年級,他表示,從澳門國際學校轉到橫琴哈羅禮德學校就讀一年半,認為學校教師較理解學生,對澳生遲到的處理亦較寬鬆。現時每日往返琴澳約20至30分鐘,尚算方便。

淳于嘉富

他又稱選讀該校主要因雙語教學,且學校地方較澳門大、設施更齊全,教學令學生在畢業後更有優勢。

橫琴口岸二期工程力爭年底完工

媒體團昨日又了解橫琴口岸二期工程建設進展及「物業城市」社會治理模式。橫琴新口岸於2020年8月18日正式開通,橫琴口岸二期工程正如火如荼進行。深合區經濟發展局代理局長李子蔚表示,橫琴口岸一期的旅檢大廳已完成,二期工程主要是客貨車通關設施,目前工程進展順利,按預期推進,已見雛形,整體工程完成約7成,部分道路網及建築已封頂,力爭今年底完工,盡快投入使用,料屆時大幅改善通關能力及整體交通環境。

橫琴口岸二期工程

據介紹,工程完成後將由現有7車道增至30車道,相信屆時通關能力及整體交通環境得到大幅改善,更切合通關需求,為將來全面放開單牌車入琴提供支撐。他期望工程完工後,能為琴澳聯動提供有利支撐,令更多澳門人到橫琴生活及就業。

李子蔚又提到,當局正研究爭取「一次查驗」滿足兩地海關邊檢需求的通關模式,亦希望通過更高的科技手段縮短通關時間,在條件成熟時再公佈。目前,澳門政府正推進澳門大學橫琴校區與橫琴口岸的專用連接通道建設,橫琴口岸已預留相應位置介面。關於探索澳門大學橫琴校區與深合區之間建設新型智能化口岸事宜,粵澳兩地將就相關事宜開展研究。

李子蔚

據悉,今年1至4月,橫琴口岸出入境車輛37.2萬多輛次,同比增長5.47%;澳門單牌車出入境24萬輛次,同比增長近兩成半,佔總通關量的近六成半。

隨後,團員一行參觀大橫琴城資物業城市展廳,「物業城市」是橫琴首創的新型社會治理模式,主要把城市公共空間與公共資源整體作為一個「大物業」,統籌引進高水平的城市服務商,推動城市管理向智慧化、精細化邁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