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澳人過大年最佳好去處

年,是華人的企盼,是萬家燈火,也是嫋嫋塵煙,年味,是舌尖上的美味,也是除夕夜的煙硝。湖南的年味,是那一口黝黑潤澤的湘西臘肉,是那一縷正月初一南嶽大廟的頭香,是火宮殿的廟會,是張家界土家人淩晨兩三點的趕年,也是懷化侗寨裡汗流浹背的打糍粑,芙蓉鎮裡的毛古斯、火舞龍……

高鐵的便捷,拉通了澳門與湖南之間的距離。豐富多彩的湖南大年,也是愛熱鬧愛旅遊的港人春節出行最佳好去處。

土家族毛古斯舞(盧瑞生攝)

神秘湘西土家風情年

湘西芙蓉鎮的年,是一個獨具魅力的民族風情土家年。在這裡,土家祭祀、土家歌舞和土家傳統民俗活動,是現代時尚與傳統交融的獨特年味體驗。

來這裡過年,您可以參與到土家忙年、守年、過年、鬧年的各項活動中。體驗土家殺年豬、熏臘肉、打糍粑、炸團撒、舞獅子、耍龍燈等年俗活動,參與守歲搶年、厄巴舞、赤膊溜、打供雞、高腳馬等土家傳統運動娛樂遊戲,在土家年節的體驗中收穫久違的年味快樂時光。

在懷化的雪峰山,起源于戰國時期的龍燈,則將年味的民俗精華展現得淋漓盡致。雪峰山的「長龍燈」,一般有20多節,由龍頭、龍身、龍尾組成。舞燈時,前後有鑼鈸奏樂,中間有戰鼓助威,往往一個長龍燈就需要100多人才能成行。

舞燈多是晚上進行,先由「頭人」打柬聯絡,由對方村莊留客接待,這種接待叫做舞「親家燈」。當天晚上舞完龍燈,就住宿在「親家」村莊,對方就將「燈客」當親人,好酒好茶款待。龍燈進村,對方要放鞭炮歡迎,龍燈離村,對方還要放鞭炮歡送。

過了臘八便是年,雪峰山陽雀坡古村落的「臘八節」最是隆重,殺年豬、磨豆腐、打糍粑、品臘八粥、木偶戲、花燈戲、哭嫁、抬花轎、拋繡球等民俗文化表演在古村落的院子裡輪番上演,「臘味」「鄉味」「俗味」在這裡彙聚成紅紅火火的湖南「大年味」。

煙薰火燎舌尖上的湖南年

湖南人愛吃,愛吃的湖南人搗騰出了中國八大菜系其一的湘菜,而臘味則是湖南過年期間舌尖上的年味。臘味,簡單的說,就是把肉類以鹽或醬醃漬後,再放於通風處,或曬、或烤、或熏,風乾後而成的一種味道。

在湖南,臘味是獨特的年味(余光龍攝)

每當進入臘月,湖南人便開始準備臘味,特別是在鄉下,人們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餘的用食鹽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醃入缸中,幾天後掛出來,慢慢的就變成了臘肉。在村莊農院,家家戶戶的灶臺上掛滿了各種各樣的臘味,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

在湖南,似乎沒有什麼是不可以做成臘味的,臘肉、臘腸、臘雞、臘鴨、臘鵝、臘魚、臘乳鴿、臘香乾、豬血丸子等等。湖南臘肉,經切條、配料、醃漬、洗鹽、晾乾和薰制六道工序後,皮色紅黃、脂肪似臘、肌肉棕紅,鹹淡適口、熏香濃郁、食之不膩,配以臘八豆蒸之或以新鮮大蒜葉炒之,人間美味,大概如此。

年,是孩童的翹首以盼,是成人的歸心似箭,歲月流逝,雖變更了年味,但改變不了我們對辭舊迎新的企盼,對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祝福嚮往。來湖南,過大年,在爆竹聲聲,至味清歡中感受最濃最美年味。

「湖南年」尋味地圖:

湘西「趕年」——是湘西土家族民間最大的節日。湘西過趕年,具體分三個階段:一是準備階段,二是敬神階段,敬供歷代祖先和神靈;三是正式過「趕年」,即全家男女老小,共吃團年飯,邊吃邊唱祝酒歌,一派熱鬧氣氛。

南嶽人「搶頭香」——南嶽有大年初一到南嶽大廟給聖帝燒香、拜佛的習俗。傳說,誰搶到了新年的第一炷香,聖帝就會保佑他萬事稱心如意。所以「搶頭香」又稱幸運香火,是南嶽春節的一項傳統名俗活動。

張家界元宵燈會——張家界城區元宵燈會是國家文化部重點推介的「全國五大燈會」之一,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集燈、歌、舞、樂於一體,興起自漢朝,興盛于唐宋,代代相傳,傳承至今。從農曆正月十四開始,張家界各地表演隊伍陸續進城,唱花燈、舞龍獅、鬼穀神功、毛古斯等各類表演紛紛上演,精彩紛呈。

圖文分別由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及張思靜提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