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文化復興運動起源 上
漢服是什麼?漢服文化復興運動是因何而來的?
漢服,全稱為漢民族傳統服飾,是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傳統、文化環境中,按照漢人特有的生活方式、審美理想,結合經濟條件和生產水準,自前而後自然形成的具有歷史傳承及鮮明民族特徵的服裝。漢服起源一般認為是從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始,止於滿清剃髮易服政策,並經歷了近300多年的民族服飾斷層,導致在漢服文化復興運動前大部分漢族人都沒有正確清晰的民族服飾概念。在漢服文化運動興起前,中國55個少數民族皆有各具鮮明特色的民族服飾,而漢族的民族服飾卻缺失,甚至更被誤解為是西方的T恤襯衫、在滿裝基礎上改良的唐裝旗袍、改造自日本學生裝的中山裝等等。這時候,有這麼一群人開始沉思,漢民族的傳統服飾到底是什麼?當時間追溯到17世紀的清朝,回顧那段“剃髮易服”的歷史,一切問題就都水落石出了。
當時滿清鐵騎入侵中原,滿清統治者為了從心理上徹底打擊漢人的文化自豪感,摧毀漢人的氣節及骨氣,頒佈了“剃髮易服”令,曰:“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強迫漢人男子剃髮如金錢鼠尾,若有人穿著或私藏漢服將被誅族。然而,漢人世代深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未敢損傷”的儒家思想影響,滿清此舉激起無數人的強烈反抗,於是統治者進行血腥鎮壓,一時間,屍橫遍野。如此暴行長達40餘年,直至漢服逐漸消亡。從此,漢人的記憶裡,有了對民族服裝的缺失感。
為了糾正把唐裝當做漢族服裝的認知,喚起人們對漢民族服飾的意識,2002年起各路網友、學者以網路論壇、貼吧為陣地開啟了漢服文化復興運動。直到2003年11月22日,電力工人王樂天穿著自製“漢服”走上鄭州街頭,漢服隨後引起廣泛關注,並在全國掀起了漢服文化復興的浪潮,並將每年的11月22日稱作“漢服出行日”。
作者簡介:
堂主
「大灣區漢服節」發起人、「傳統漢服文化歷史與發展簡介」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