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會舉辦名老中醫講座暨雙慶晚宴 深化粵港澳中醫藥合作與沉香產業聯動
澳門中醫學會主辦之「2025年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專題講座」今(23)日舉行,吸引約100名中醫同業踴躍參與並修取CPD學分,現場學術氛圍濃厚,講授內容前沿充實,兼具理論深度與臨床實用性。講座後舉行雙慶聯歡晚宴,學會與復星健康集團珠海禪誠醫院簽署合作協議,攜手共建「中醫藥合作交流基地」;學會還分別與澳門大灣區沉香研究發展協會、中山巿香山沉香產業園管理有限公司簽處合作意向書,旨為深化在中醫藥及沉香相關領域的資源整合與協同發展,拓展多元合作新機遇。

專題講座今日下午3時半在聯邦酒樓舉行,期間,林慶雲致辭表示,此次講座聚焦「兒科疾病與腫瘤的中醫治療與思路」,深入探討相關疾病的預防與治療策略。該主題不僅緊扣臨床實踐的核心需求,更與全民健康息息相關。期望藉此交流契機,為澳門乃至大灣區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注入新動能。他強調,當前正值中醫藥發展的黃金時代,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融的重要樞紐,業界願積極搭建合作平台,匯聚各方智慧,攜手推動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切實守護民眾健康福祉。
本次專題講座內容豐富、名家薈萃,首先由廈門大學醫學院中醫系主任錢林超以「良性腫瘤—結節的中醫認識與防治思路」為題進行講授,其從事中醫基礎教學與臨床醫療工作二十餘年,擅用《傷寒論》方治療風濕病、脾胃病、心血管疾病以及急慢性耳鼻咽喉疾病。
隨後,國家衛健委兒童用藥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學科帶頭人高樹彬帶來題為「中醫兒科內病外治法的應用體會」的精彩演講。其深耕兒科臨床四十餘年,在小兒常見病、多發病及部分疑難病症的診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第三位主講嘉賓是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廈門大學醫學中心中醫學科首席專家王彥暉,以「癌症的精準辨證論治」為主題,提出腫瘤發生的「三大要素」理論:一是作為「種子」的遺傳基因,二是作為「土壤」的身體內環境,三是二者共同作用下最終促成腫瘤形成。他強調中西醫協同治療的重要性,西醫著眼於直接清除已形成的腫瘤「毒草」,而中醫則側重改善體內「土壤」,調理整體內環境。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廈門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黃亦琦主講「肺結節診療進展與中醫治療」,其從事中醫臨床及中藥研發工作達35年,專長於呼吸系統與代謝性疾病的中醫治療。
座談會吸引約100名中醫同業踴躍參與並修取CPD學分,現場學術氛圍濃厚,講授內容前沿充實,兼具理論深度與臨床實用性。
雙慶晚宴聯歡 簽約合作譜新篇
晚上7時半,同場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週年暨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6週年雙慶晚宴。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殷汝濤、處長王惠傑,立法會議員李良汪、陳禮祺、黃駿傑、黃浩彪,衛生局副局長鄭成業,世界衛組織傳統醫藥合作中心(澳門)主任莫蕙,鏡湖醫院常務副院長李鵬斌等嘉賓出席。

會長林慶雲、理事長林浩朝分別致歡迎辭,他們表示,學會將積極響應國家推動中醫藥發展的戰略部署,勇擔使命、恪盡職守,進一步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外各界的緊密聯繫與協作,共同推進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相關未來工作計劃已有序展開籌備,致力為中醫藥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隨後,秘書長廖少鳳就學會2025年度工作計劃作了詳細匯報。

席間進行簽約儀式,學會理事長林浩朝與復星健康集團珠海禪誠醫院業務院長馮榮宗簽署合作協議,並將「澳門中醫學會、珠海禪誠醫院—中醫藥合作交流基地」牌匾交予院方,院長彭海濱及後發表簽約感言。學會又與澳門大灣區沉香研究發展協會、中山巿香山沉香產業園管理有限公司簽處合作意向書,總經理管小立致精簡感言。


出席晚宴的學會領導成員還有:創會會長譚任傑,副會長譚豪柱、陳少棠、龔棟森、胡乾亨、林佩儒、張懷聰,副理事長吳錦雄、洪碧玲、戚龍雲、何啓東、黃健華,副監事長龔沛銘、馬凱旋,司庫黃芝潔,青委黃嘉華、林志輝、韋佩詩、何曉立、林婷婷、洪詠萱,理事林玉珍、梁玉麟、徐汝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