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跌打損傷的敷藥
拗柴、扭傷其實比你想像中常見,平日做運動、行山、在不平坦地面行路、追巴士,甚至著高跟鞋都有機會扭傷。另外運動前熱身不夠、不斷重複某個動作,又或肌肉疲勞,都會導致過度伸展肌肉,容易拗柴、扭傷。 但有時拗柴扭傷和脫臼骨折會有相似的症狀,你同樣地會感到疼痛、酸軟、紅腫或瘀傷。在澳門地區,好多拗柴扭傷的患者都會選擇中醫調理或物理治療。今日同大家細析一下拗柴扭傷治療裡面接受度最高的療法之一——敷藥。
【治病原理】中藥外敷療法是將中藥打粉後再加上介質弄成糊狀,敷在患處的傳統療法。它是以中藥的芳香之氣、活血散瘀和涼血止痛藥物的功效,藥物會經皮吸收和對體表部位進行調整,來調節人體氣血、改善發炎,瘀塞的情況。中藥外敷療法,已有多年歷史,是中醫外治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醫學源流論》「外科之法,最重外治,而外治之中,尤當圍藥」,原文中的圍藥是指由藥粉和液體調製成的糊劑。最開始古人在生活中發現,用特別的植物或熱的石頭等,貼敷在身體上,可以改善一些病痛,這就是敷藥療法的起源。而我國最早的醫書《五十二病方》就記載有用中藥外敷治病的方法。
【適應症】
1.跌打損傷:包括跌打損傷、被打瘀傷、跌倒被撞的挫傷、運動損傷等,這些損傷通常伴有疼痛、腫脹、出血或骨折等症狀。
2.關節扭傷:關節部位的軟組織損傷,如腳踝扭傷、手腕扭傷,肩關節扭傷,肩頸扭傷、扭傷腰等。
3.閉合性淤血腫痛:由於撞瘀了導致的局部血液循環不暢,引起的淤血和腫痛。
4.軟組織損傷:肌肉、韌帶、筋膜等軟組織的損傷,通常伴有疼痛、腫脹和功能受限。
5.風濕性關節炎:雖然風濕性關節炎主要由風濕熱引起,但跌打敷藥可以幫助緩解其關節疼痛和腫脹。
6.勞損性疾病:如腰肌勞損、肩周炎等,由於長期勞累或姿勢不當導致的慢性疾病。
【注意事項】敷藥療法雖然相對安全,但對些特殊病人,例如平素皮膚容易過敏的人士,要注意其敷藥後的反應,如有皮膚發痒發紅點等不適感應及時中止治療,並詢問醫生情況。
作者:廣慈醫療中心 陳昶廷 中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