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政策堅持本地為主輸入為輔 特首:只要願意做必然本地人優先
政府全力關顧民生、關顧就業(資料圖片)
在昨日行政長官施政答問會上,不少議員關注本地居民就業問題,促請政府交代有何具體措施落實提升消費信心紓民困以、優先本地人就業,讓居民切實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成果。行政長官岑浩輝回應表示,特區政府全力關顧民生、關顧就業,尤其青少年就業。政府堅持就業政策以「本地為主、輸入為輔」,他重申只要本地居民願意做、有能力做、有職位空缺,就必然是本地人優先。

其中,議員李靜儀反映,現時部分居民仍面對失業或就業不穩定問題,尤其是中高齡、青年和弱勢群體,不少僱員的實質薪酬難以增加。明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全面檢討完善外僱審批制度,推動公共工程和外判服務以及金融機構和高等院校優先聘用本地人等。社會更期望進一步推動大企業的合適崗位和文職工種,以至中高層管理職位,都應明確要求加強聘用和培養本地人,關鍵更是要落到實處、有成效。

冀大企業創設平台予本地年輕人
岑浩輝表示,4月首份施政報告公布後,於5月成立促進就業協調小組,特區政府的決策通過跨部門協調小組落實就業協調工作,從多方面解決就業問題。促進就業協調小組已召開不少會議,統籌各個範疇採取一系列措施,舉辦招聘會、專場配對,幾個月內解決不少就業問題,如成功協助4,000、5,000名年輕人配對就業。
岑浩輝重申,特區政府堅持就業政策以「本地為主、輸入為輔」,促進就業協調小組以此為切入點,全力關顧民生就業,特別是年輕人就業,但有個兩個前提:一是協助願意出來工作的居民,如果居民不願意工作,政府點幫都係沒有用。世界上永遠有人即使有工作能力,但不願意工作,「你打死佢都唔會做」的人;二是居民有能力去工作。如果居民願意出來工作,但能力不足,當局願意協助培訓,協助應對解決就業問題。
他希望大企業、有規模的企業創設平台予本地年輕人,鼓勵年輕人走出來工作,感受社會的多姿多彩,發揮年輕人的學識及能力。
另外,政府採購的公共服務、公共採購、公共工程,各類判給要求優先聘請本地僱員,基本上各個範疇都落實得很好。不過,有些職位、領域,本地居民未必有合適人選,便需要實事求是處理。他重申只要本地居民願意做、有能力做、有職位空缺,就必然是本地人優先。任何社會如不解決就業問題,何來安居樂業?如做不到安居樂業,社會穩定就出問題。目前,六博企中高層管理達到89.7%,超過原來訂定的八成五目標。
政府與各機構共研職業培訓工作
議員林倫偉促請政府進一步整合培訓資源,構建符合就業市場需求的職業培訓平台。岑浩輝表示,勞工局將與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旅遊大學等不同的機構共同研究,規劃優化綜合職業培訓平台,做好在職、轉職及就業前培訓等,提高社會勞動人口工作能力。

政府希望針對「1+4」產業需求,構建平台做好有關人才培訓工作。他並鼓勵企業和機構做好入職培訓,以本地勞動人口為主,輸入外勞為輔,相互結合去規範和發展。
議員陳禮祺關注本澳青年就業情況,以及中小企提供的實習機會等。岑浩輝重申,政府有一系列措施鼓勵青年就業,包括到大灣區就業,當中亦有不少職前培訓計劃等,他期望社會共同研究如何協助青年就業,以及透過政策和財務支援中小企提供實習崗位等。
研產假報酬補貼計劃恆常化
議員梁普宇關注政府有何具體措施保障居民就業權益。岑浩輝稱,僱主支付產假報酬的臨時性補貼計劃至今已推行數年,正考慮將有關計劃恆常化機制,但需大家共同研究補貼標準和具體細節。政府將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積極推動多項勞動範疇的法律修訂與政策優化工作。

他稱,《勞動關係法》的修訂工作已列入明年度施政方針,同時將持續檢視社會保障制度及整體僱員福利水平,例如參考鄰近地區,如內地、香港的經驗,審視現行勞工保險、產假、強制性假期等在區域內所處的水平,在考慮本地經濟發展與承受能力的基礎上,尋求勞工福利與經濟發展的平衡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