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珍品藝術瓷亮相澳門 「中國白・德化瓷」綻放白瓷文化魅力

11月17日,德化藝術瓷名流鑒賞會在澳門文化東方大堂酒廊舉辦,通過一場融合東方花園下午茶、大師珍品鑒藏、瓷花點香體驗的沈浸式活動,讓「中國白・德化瓷」的瑩潤風華與澳門的中西風情碰撞出別樣火花。

德化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黃世興攜政企代表、兩地文化界名流及海內外媒體齊聚現場,在品鑒千年瓷藝詩境中,共話文化傳承與產業合作,為兩地文化交融及經濟創新發展注入新動能。

千年文脈:從非遺技藝到千億產業創新發展

千年窯火續文脈,一片白瓷耀東方。德化作為擁有3,700多年制瓷史的千年古縣,陶瓷文化早已融入城市肌理。從夏商時期的原始青瓷,到唐代編纂世界最早的《陶業法》、繪制首部陶瓷工廠規劃圖《梅嶺圖》,再到德化窯址入選首批陶瓷窯址類世界文化遺產,窯火千年不熄,文脈代代相傳。

德化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黃世興在致辭中談到:「德化白瓷以『白如凝脂、溫潤如玉』的特質冠絕天下,其燒制技藝更是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瓷聖』何朝宗等歷代大師鑄就的工匠精神,在當代持續傳承發揚。目前全縣擁有國家級陶瓷藝術大師19人、省級大師282人,4,500多家陶瓷企業、10多萬從業人員共同構築起生機勃發的產業集群。2024年,陶瓷產業集群規模達663億元,產品遠銷19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白·德化瓷』更成功入選區域品牌首批中國消費名品名單,德化榮膺全球唯一『世界陶瓷之都』。」

如今,德化正以新質生產力賦能產業升級,通過數字化賦能與跨界整合,向著千億陶瓷產業集群目標穩步邁進,讓千年非遺在創新中煥發新生。

瓷聚澳門:「中國白」匯聚中西合璧的文化雅集

作為連接福建與國際市場的樞紐,澳門向來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頭堡」,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創意城市美食之都」,以獨特的中西融合美食文化聞名於世。德化白瓷的精湛工藝與文化內涵,與澳門「文化創意之都」的定位高度契合,同時福建泉州的美食也與澳門有諸多共通之處。此次鑒賞會以「瓷」為核心載體,將德化白瓷的「溫潤如玉」與澳門的「多元包容」完美契合,依託澳門中西薈萃的文化優勢,進一步深化兩地文化產業聯動,促進中國白走向世界,助力講好澳門故事和中國故事。

日前,第二十屆法國國際美食協會澳門分會20周年就職典禮暨「巴黎之夜」晚宴在澳門成功舉辦,德化縣攜手法國國際美食協會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澳門是德化白瓷走向世界的重要驛站。」黃世興介紹到,明清時期,德化白瓷便經澳門中轉遠銷歐洲,成為西方貴族追捧的「東方珍寶」,如今的德化白瓷既是對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基因的傳承,更是借助澳門的國際窗口優勢,讓「中國白」在新時代煥發更強生命力。

匠心展品:傳統與創意的雙向奔赴

以瓷為橋,德化縣通過深化與澳門及國際各界的文化交流與產業合作,推動陶瓷藝術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此次大師藝術瓷鑒賞中,展出了來自德化縣多位工藝美術大師的陶瓷作品,這些作品釉色流光、紋飾精巧,既是傳統工藝的匠心傳承,也是當代創意的生動表達。

比如其中由林建勝打造的《迎福》,用玉黃瓷土塑造燒制而成,瓷質暖潤如玉,以大肚能容天下事的笑迎姿態,「福」字裝飾,「踏浪」招財,將「福」意轉化為直觀的納福互動,塑造新時代「樂觀納福」的生活文化載體。

由連紫華打造的《觀自在菩薩》以菩薩悠閒自在地坐在岩石之上,展現充滿歡喜愉悅的積極生活態度。許瑞峰打造的《共創輝煌》取材自《三國演義》中的「桃園三結義」故事情節,展現了團結奮進、肝膽相照的情誼。許麗枝的《清風銅藝套組粉》以荷花為主題,運用德化白瓷色彩明麗的特性,展現出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優雅。曾素妹的《靜婉逸韻》以古代仕女為核心,以精緻典雅的造型,還原古典女性柔美氣質,盡顯德化白瓷工藝與東方美學融合。陳周平的《暗香》採用捏、壓、沾、拼、拖、接等技法活靈活現地展現出各種時令花卉,如花間暗暗散髮的香氣縈繞在瑩潤瓷白間。

文旅融合:「天涯共瓷時」促進跨區域產業合作生態

依託澳門的國際商貿優勢,德化縣正構建「文化展示-渠道拓展-跨界創新」的合作生態。比如德化縣推出的「天涯共瓷時」在泥土與火焰的交響中,能夠讓人沈浸式感受陶瓷文化魅力、體驗山水生態之美、品鑒地方風土臻味。

德化將以瓷為橋,通過場景化、沈浸式的體驗,增進兩地人們的生活分享與情感交流,深化與澳門及國際各界的文化交流與產業合作,推動陶瓷藝術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中國白・德化瓷」成為連接東西方文化與經濟的橋梁,為跨區域文化產業合作與經濟發展提供新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