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獨特條件發展新質生產力
日前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布局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和產業科技創新高地,強化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策源功能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是「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
發展新之生產力是是實現國家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一環。在習近平主席最新發表的文章當中明確表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發展影響到未來國家與國家的綜合競爭裡,在「十五五」時期,必須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實體經濟為根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也只有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才能避免資源不合理的消耗,充分將各地區的發展優勢凸顯。
從相關資料顯示,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5年全球百強創新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廣州集群躍居全球首位,澳門—珠海集群連續兩年進入全球百強,而工信部的第七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示名單中,廣東入圍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創歷史新高,說明了粵港澳大灣正以區獨特優勢,讓科創企業得按照實際環境迅速成長。
未來,相信在國家的政策指明方向之下,粵港澳必定能夠整合好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特點,更好地凝聚出粵港澳大灣區的新質生產力發展力量。
作者: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金專委 副秘首長 上海市青聯委員、天津海聯會理事、澳門人文社科會會長 李煜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