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城市:波黑-塞拉耶佛

塞拉耶佛這座城市,曾是歐洲火藥桶的引信,如今卻以「玫瑰之名,將戰爭的 彈孔凝固成永不凋零的藝術」,塞拉耶佛位於波黑三角形國土的幾何中心附近,地處塞拉耶佛山谷之中,平均海拔500米,米爾賈卡河和波士尼亞河流經該市。塞拉耶佛是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斐迪南大公遇刺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

說到塞拉耶佛不得不說它的戰爭歷史:1461年,波士尼亞第一任奧斯曼帝國總督伊薩-貝格·伊沙科維奇建立了塞拉耶佛。1878年,奧匈帝國佔領波黑,塞拉耶佛實現了工業化。1914年,斐迪南大公在塞拉耶佛遇刺,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92年至1996年,塞拉耶佛經歷了波黑戰爭的圍城。冷知識:塞拉耶佛是歐洲唯一一座四種宗教和文化相互交融的城市,有「歐洲的耶路撒冷」之稱,城內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天主教教堂、東正堂和猶太教堂和諧共存。

這是一座要慢慢走,慢慢感受的城市:

拉丁橋是當地最有名的地標建築之一

狙擊手大街與希望隧道

塞拉耶佛四面環山,戰爭時期,狙擊手從山頂肆意掃射街道,如今這條「波士尼亞之龍大街」依然矗立,彈孔密佈的牆面無聲控訴著暴行。附近的拉丁橋是一戰導火索事件的發生地。

而地下一條800米的「希望隧道」曾是圍城期間的生命線。弓著腰穿過陰冷的通道,仿佛觸摸到當年逃亡者的恐懼與希望。

體驗推薦:隧道入口的紀錄片放映室,用黑白影像還原戰時場景,代入感極強。

希望隧道

電影與現實的交錯

– 《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老電影迷必打卡黃堡!電影結尾的經典俯瞰鏡頭在此取景,如今夕陽下的紅屋頂與白色墓園交織,悲壯與詩意並存。

– 《塞拉耶佛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科瓦西墓園裡,異族戀人博斯科與阿德米拉的墓碑刻成心形。1993年,他們逃離圍城時被射殺,至死相擁。帶一束紅玫瑰去,讓愛情超越戰爭的殘酷。

塞拉耶佛有「歐洲的耶路撒冷」之稱

老城區的煙火氣

穿過奧斯曼風格的巴什察爾希亞廣場,銅匠街的叮噹聲與咖啡香彌漫。這裡曾是電影中遊擊隊員的掩護地,如今店鋪販賣著子彈殼工藝品和波士尼亞咖啡壺。

旅行小貼士

1. 免簽入境:波黑對中國免簽,說走就走

2. 交通:有軌電車1號線貫穿新舊城,票價1.5馬克,復古車廂拍照絕絕子。

3. 避雷指南:黃堡的落日雖美,但別錯過山腳下的內戰死難者墓園,白色墓碑記錄著20歲青春戛然而止的痛。

4. 尊重文化:穆斯林墓地參觀時避免喧嘩,女性可戴帽子或頭巾。

塞拉耶佛教會我們:戰爭的傷疤終會開出玫瑰,而和平,是比歷史更深的銘記。「我能原諒,但不能忘記。」 ——庫斯圖裡卡,傷痕之上,生活如常。

攝影/撰文:M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