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規劃三場館 柯嵐:建設經濟適度多元新引擎
澳門國博文化館示意圖
政府昨公布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項目概念,當局將重點規劃建設3大場館,分別是澳門國博文化館、澳門國際表演藝術中心、國際當代美術館。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表示,特區政府將積極謀劃打造文化區,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標誌性、高規格的重大文化設施,項目將是澳門「三五規劃」的重點項目之一,將努力建成為兩個重要承載平台,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引擎,居民就業新機會,也是文化的新地標。
為進一步豐富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內涵,推進「一基地」建設,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特區政府正積極謀劃打造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以打造兼具文化底蘊與時代氣息的高規格文化空間為願景,形成集文化展演、文藝交流、旅遊休閒與商業配套等於一體的文化新地標。為配合特區政府推進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簡稱「文化區」)的規劃與建設,政府昨上午舉行政法領域意見交流會,向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澳區委員、行政會成員、立法會議員等人士紹文化區項目概念,包括項目背景、願景與目標、初步規劃功能內容、選址方案、建設與營運方式等,並收集相關人士意見與建議,凝聚社會共識。

三場館選址旅遊塔東側及C區
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院長戴斌介紹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項目概念,文化區重點規劃建設3大場館,暫時分別命名為澳門國博文化館、澳門國際表演藝術中心、國際當代美術館。
其中,澳門國博文化館初步建議選址旅遊塔東側沿海地段,規劃建築面積約8至10萬平方米,將成為本澳規模最大的博物館,涵蓋文物倉儲、文物修復與研究、柔性展陳等核心功能空間,以及教育交流、孵化、商業配套、公共休閒與營運服務等配套功能空間,並將集中展示中西文化交流的代表性展品、澳門特色文化文物,以及中華文化的珍貴歷史文物。
澳門國際表演藝術中心初步選址新城C區西側,將以承載多元表演藝術為核心功能,同時集成演藝人才培養、交流合作、教育普及以及公共休閒、旅遊和商業等配套功能。定位為國際性綜合公共演藝平台,致力於為澳門居民與海內外遊客提供豐富多樣的演藝節目與體驗;同時為演藝機構、藝術家提供創作、合作與培養平台。規劃建築面積約5.5至6.5萬平方米,定位為國際性綜合公共演藝平台,同時為演藝機構、藝術家提供創作、合作與培養平台。

國際當代美術館初步選址新城C區東側,將以藝術收藏、研究、展示與教育為核心功能,同時注重藝術領域人才培養、國際藝術交流合作以及藝術商業、公共休閒等配套功能。既為澳門居民及內地及國際遊客提供高品質的現當代藝術展覽、體驗和商業服務,也為藝術家、策展人、收藏家、學者與教育者提供創作、研究與對話平台。初步規劃建築面積約為3.5至4.5萬平方米。包括常設藝術展覽、收藏、研究與創作等核心功能空間,以及教育交流、孵化、商業服務、公共休閒與營運服務等配套功能空間,並適當預留未來發展空間等。


戴斌強調,3大場館的選擇,既著眼於填補供給缺口、滿足市場需求,又立足於發揮此類文化設施在兼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減輕財政支出壓力方面的優勢;不僅服務澳門本地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也積極嵌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協同體系,助力高水平對外開發戰略的實施。

柯嵐:七場文旅區項目意見收集會
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意見收集期由11月13日起至12月26日止。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表示,特區政府高度重視社會各界對文化區項目意見和建議,初步計劃安排7場的意見收集會,其中5場是面向專業界別,兩場是面向社會公眾,即日起持續至12月底,將系統和有序地收集意見,並會盡快整理、分析,為下一步的工作奠定基礎。

柯嵐表示,特區政府將積極謀劃打造文化區,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標誌性、高規格的重大文化設施,項目將是澳門「三五規劃」的重點項目之一,將努力建成為兩個重要承載平台,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引擎,居民就業新機會,也是文化的新地標。
柯嵐又稱,特區政府特別委託國家文旅部的下屬機構中國旅遊研究院開展專項論證研究,組織包括了旅遊規劃、城市文化、經濟、建築設計、城市規劃,以及澳門本地的旅遊研究等方面的專家,經過了幾十場的現場調研、座談、線上線下的會議等,並充分聽取了特區政府內部的意見,不斷修改和完善,完成澳門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文本。
項目採雙地段組合模式規劃布局
文化局局長梁惠敏補充表示,經分析論證,項目建議採用「雙地段組合」模式作規劃布局,其中旅遊塔東側沿海地段建設澳門國博文化館,有關地段擁有美麗海景,與歷史城區相近且能形成資源互補,帶動效應良好,同時遠離民居。新城C區地段將建設澳門國際表演藝術中心和國際當代美術館,可將澳門文化設施由澳門半島延伸至氹仔,聯動路氹現有旅遊資源,兩個地段隔海相望,可以作為統一片區來規劃和布局。

梁惠敏相信,項目可滿足新時代文博藝術展演的空間需求,填補澳門文化設施供給的缺口,為文化業界、年輕一代提供實踐平台,就業崗位和創業支援,建立產、學、研的通道,建構好人才培養體系。同時希望實現文化人才、企業和機構「引進來、留得住、走出去」,構建完整且可持續發展的文化產業生態。
與會者:文化區體現積極對接國家戰略
是次意見收集會以閉門形式舉行,會後,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城市規劃學會會長崔世平受訪時表示,澳門計劃打造國際綜合旅遊文化區,體現澳門積極對接國家戰略,相信文化區可助力澳門提升國際知名度與文化競爭力,實現產業升級。

崔世平指出,文化區的選址分別在旅遊塔東側和新城C區,長遠而言,C區布局與橫琴深合區規劃可形成戰略對接,利好日後打造創新旅遊動線;文化區的落成預料將吸引更多頂級藝術家與演出團體來澳,助力澳門打造文化人才高地;他又認為政府需審慎考慮重大文化項目的融資模式和區域平衡問題,確保新舊城區協調發展,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居民。
澳門理工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澳門歷史教育學會會長林發欽稱,項目不僅是重要的基礎設施,更將承載多方面功能,相信可為居民提供更多公共休閒空間、為藝文人才創造專業發展機會、為旅客帶來結構轉型與升級,為澳門各類經濟產業注入新動能。
